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中国足球的希望,原来是自己掐灭的。真正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场上

发布日期:2025-07-25 03:38:17 点击次数:175

最近看国足比赛,场边教练席的换人牌翻得比进球还勤。有人调侃说,这哪是踢球,简直是给教练们轮流发"下课通知"。可你发现没?这些年换了一茬又一茬教练,真正被记住的"黄金教头",反倒是那些被提前"赶走"的。

就说高洪波吧。2016年他接手国足那会儿,多少人拍着大腿喊"终于找对人了"。那阵子国足踢得有章法,对卡塔尔、对马尔代夫,场面上压着打,胜率能到六成。球迷在论坛里聊得热血沸腾,连我这不太看球的朋友都跟着激动:"这教练要是多带几年,说不定能冲进世界杯。"结果呢?关键战没打完,人就被拿下了。后来听说他在发布会上红着眼圈说"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人",我琢磨着,这哪是感谢,分明是心里憋屈没处说——想按自己的思路慢慢打磨队伍,可总有人觉得"换个人说不定有奇迹"。

再看里皮。老爷子可是拿过世界杯冠军的,放着欧洲俱乐部的闲差不要,来中国受这份累。第一次执教时,他把国足带成亚洲杯八强,多少人说他"点石成金"。第二次回来,他本来想好好搞青训、打基础,可归化球员怎么用、战术体系怎么调整,总有人指手画脚。最后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直接说"不想再赚这份钱",转身就走。你说一个拿过最高荣誉的教练,能因为钱闹脾气?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寒心了——自己精心画的蓝图,总被人随手揉成纸团。

咱们总爱说"换帅如换刀",可这刀换了十几年,怎么越换越钝?高洪波想精雕细琢,结果雕到一半工具被抢了;里皮想长远规划,结果图纸刚摊开就被揉皱了。你当教练是神仙?能靠一己之力把烂摊子变金窝?足球是团队运动,可更考验的是背后的管理体系——教练说了算,还是场外的人说了算?球员训练怎么安排,战术怎么调整,这些最基本的自主权都没有,再牛的教练也得抓瞎。

我有个朋友在业余队当教练,有回跟我吐槽:"我带小孩踢球,家长在边上指手画脚,这个位置该换人,那个射门该往哪踢。我跟他们说'您这是看直播学的吧?'人家说'我花钱了就得听我的'。你说这球能踢好吗?"其实国足何尝不是这样?球迷急着要成绩,媒体盯着排名,管理者想着政绩,可就是没人耐着性子等教练把体系搭起来。就像种庄稼,今天拔苗看长势,明天施肥嫌不够,最后颗粒无收,倒怪种子不行。

现在回头看,那些被"掐灭的希望",哪次不是因为急功近利?高洪波带国足时,青训刚有点起色;里皮第二次执教,归化政策刚见成效。可这些需要时间沉淀的东西,总被当成"见效慢"的证据。换教练容易,可重建体系难;骂教练容易,可反思自己难。咱们总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可如果连教练的自主权都不给,娃娃们踢到成年,面对的还是同样的乱局。

说到底,足球不是靠换几个教练就能翻身的。给专业的人一片能喘气的地儿,让他们按规律办事,比请十个世界名帅都管用。要是总想着"我花钱就得听我的",总把教练当背锅侠,那下一个被赶走的,说不定就是下一个"高洪波""里皮"。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