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顺差的巴西加征关税,原来金砖国家这个身份,是特朗普命门所在
发布日期:2025-07-26 03:08:56 点击次数:79
华盛顿的夜里,如今游荡着一个名为“美元”的幽灵。这个曾经让美国睥睨全球的权力图腾,现在却成了它自己最大的心病。强如美国,也终于尝到了被自己的影子追着跑的滋味。
若说当今世界是一台大戏,那美元绝对是过去半个世纪里唯一的名角,聚光灯永远打在它身上。可再红的名角也有唱不动的那天,再稳的江山也怕地动山摇。如今,美元这座摩天大厦的根基上,正爬满肉眼可见的裂缝,而亲手凿开这些裂缝的,不是别人,正是它的主人。
想当年,美元是何等风光。二战硝烟散尽,美国揣着全世界最多的黄金,豪气地宣布:每一张绿油油的票子,背后都站着金灿灿的黄金。全世界都信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奠基。这时的美元,是一根定海神针,稳住了整个战后世界的金融秩序,像个可靠的老管家。
后来,黄金靠不住了,美国人眼珠一转,又拉来了另一个硬通货——石油。你想买中东的油?可以,先换成美元。这一手“石油美元”,玩得炉火纯青,再次把美元送上了神坛。在那个年代,它确实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像一个高效的公共产品,人人都离不开。
权力这东西,一旦没了笼子,就容易养出猛兽。当美国发现自己手握全球唯一的“印钞机”,而且还没人管得了的时候,心态就变了。昔日那个稳重的管家,摇身一变成了个脾气暴躁的村霸。
看谁不顺眼?直接拔掉你的网线——从SWIFT系统里把你踢出去,让你跟世界做不成生意。谁敢挑战我的地位?那就尝尝“长臂管辖”的滋味,不仅要收拾你,连跟你来往的第三方,也一并打入另册。这套组合拳下来,全世界都看明白了。
这就好比村里唯一的井,井主却成了恶霸,动不动就威胁不给你打水,甚至还要往你水缸里吐口水。那剩下的人怎么办?与其天天提心吊胆,不如联合起来,自己到后山另挖一口井。这已经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必须这么干了。
更讽刺的是,这位“井主”自己家里的水缸,早就快见底了。美国,作为世界货币的发行国,本该是全球财政最稳健的表率。可现实呢?它偏偏是全世界欠债最多的国家,国债规模像滚雪球一样,高到让人不敢细看。
一个欠了全世界一屁股债的国家,却在印着全世界都在用的钱,这出戏本身就足够魔幻。各国央行看着自己手里成堆的美元资产,心里难免犯嘀咕:这钱,以后还靠得住吗?万一哪天美国人自己玩崩了,我这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岂不成了废纸?
当旧秩序的墙壁上布满裂痕时,另一座大厦的地基,却在悄然打牢。一股全新的力量,正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汇集而来,他们的名字,叫“金砖国家”。
许多人对金砖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几年前那个“发展中国家茶话会”的阶段。但时移世易,如今的金砖,早已不是吴下阿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预测,到2025年,金砖国家的经济体量将把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方七国集团(G7)甩开一个巨大的身位。
这背后,是世界经济版图上一次真正的地壳运动。经济体量是说话的底气,而金砖国家真正的野心,是重塑那个被美元定义了几十年的游戏规则。他们不想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而是要自己来制定规则。
这场变革,首先从交易的“最后一公里”开始。过去,巴西卖铁矿石给中国,本是两家人的事,却非要请个美国中间商,用美元来算账,钱还要在美国的银行里转一圈。这不仅费时费力,更等于把经济命脉交到了别人手上。
现在,金砖国家正在做的,就是“去中介化”。中国用人民币,巴西用雷亚尔,大家直接换,省心又安全。他们甚至在搭建自己的“金砖支付系统”,目标很明确:另起炉灶,修一条不经过美国收费站的国际贸易高速公路。
另一个战场,则在各国的“保险柜”里。过去,外汇储备的首选,几乎都是美国国债,号称全球最安全的资产。可当这个“最安全”的发行方,自己都债台高筑、信用堪忧时,所谓的安全,就成了一个笑话。
于是我们看到,中国等国家,近年来在持续、悄悄地卖出美国国债,转头去增持那个最古老、不属于任何主权国家的硬通货——黄金。这一减一增之间,态度已经再明显不过:对美元的信任在动摇,必须为未来准备后路。
当金砖国家在峰会上,第一次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达成共识时,这不啻于一份递交给旧秩序的战书。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在现有的牌桌上当个小跟班,而是要另开一桌,打一场更公平的牌。
那么,华盛顿睡得着觉吗?答案是,不仅睡不着,甚至还有些气急败坏。那种长久以来掌控一切的自信,正在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所取代,而恐慌的尽头,就是歇斯底里的威胁。
前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咆哮,就是这种心态最真实的写照。他扬言,任何国家要是敢加入金砖阵营,就等着被加征10%的关税。这还不够,他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当时的金砖轮值主席国巴西,挥舞起50%的关税大棒。
这记大棒挥得毫无逻辑,甚至有些自残的意味。因为在美巴贸易中,美国常年是顺差国。按照特朗普自己那套“美国优先”的理论,他应该去敲打那些让他逆差的国家。如今对一个给自己送钱的国家下此狠手,图什么?
图的根本不是贸易,而是要“杀鸡儆猴”。他真正想敲打的,不是巴西,而是巴西背后那个越来越大的“朋友圈”。他试图用这种极限施压的方式,吓住所有心怀二意的国家,让他们不敢再提“去美元化”这四个字。
可惜,时代真的变了。巴西总统卢拉的回应,掷地有声:“巴西这样的国家没有义务使用美元”,“就算不跟美国做生意,巴西也能活得很好”。这种底气从何而来?源于巴西是全球的粮仓和矿山,更源于这个世界,早已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
东边不亮西边亮,美国不买,有的是人排队要买。没有了美国市场,还有中国、印度,还有广阔的亚非拉。
同样的故事,也在印度上演。印度一直是美国在印太地区极力拉拢的伙伴,但当美国以钢铝关税相威胁,逼迫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时,新德里也选择了正面硬刚,反手就把美国告上了世贸组织。
从巴西利亚到新德里,这些新兴大国的强硬姿态,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当一个霸主的力量和信誉都在衰退,只剩下制裁和威胁作为最后的武器时,它的威慑力,其实也正在归零。因为所有人都看清了,这声色俱厉的背后,不是自信,而是恐惧。
当恐吓成为唯一的工具时,恰恰证明了工具箱里已经空空如也。
美元的独角戏,终究是要落幕了。它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凭借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盘根错节的体系,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它依然会是重要的国际货币。但是,它那种“天下独尊、不容挑战”的黄金时代,确实已经一去不复返。
世界正不可逆转地滑向一个更多元的货币格局。未来,支撑全球贸易的,可能不再是一根顶梁柱,而是由美元、欧元、人民币以及其他区域性货币共同组成的一张大网。
在这张新网里,任何一种货币的地位,更多取决于它背后国家的经济是否健康,财政是否稳健,政策是否包容,而不是看谁的拳头更硬,嗓门更大。
历史总是在重复一个简单的道理:靠利益共享、彼此成就建立的体系,才能长久。靠强权胁迫、赢者通吃维系的霸权,终将众叛亲离。
世界这盘棋,早已不是一个人的牌局。那个曾经的庄家,是时候学会如何当一个平等的牌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