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外长会:26%GDP份额下的去美元化风云
发布日期:2025-07-26 02:55:31 点击次数:175
37度高温的天津机场,地表温度直逼50℃。在这样的酷暑天气下,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一身西装正装,系着领带从专机踏出,汗水浸湿了衬衣却神色如常。这是他连轴转的第四站,从朝鲜平壤直飞中国天津,来参加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对比他在巴西金砖会议和马来西亚东盟会议上的休闲装,这份全套正装的“仪式感”格外引人注意。是什么让拉夫罗夫在盛夏里如此重视这场会议?上合组织如今所传递出的信号,又意味着什么?
拉夫罗夫的正装细节不仅仅是俄罗斯外交的风度问题,更像是一种微妙的外交信号。要知道,这次的上合组织外长会议是在上合扩容后举行的首次会议,新成员的加入使得上合的成员国GDP总和占到了全球的26%。这26%的份额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美国和欧盟经济总量的一半。:上合的重心转变是否正在悄悄改变全球经济的版图?
但事情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对比此前的巴西金砖峰会,拉夫罗夫穿着宽松的休闲装,言谈举止显得轻松随意;而在天津,他却冒着酷暑甚至专机尽量调低舱内温度到18℃以便降温。这种不同场合不同装扮的对比,难道仅仅是个人风格的问题?拉夫罗夫此行到底想传递怎样的政治信号?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得从上合组织的发展说起。上合组织最初成立时,主要聚焦于地区安全合作,比如共同反恐、边境安全等问题,更像是一个“地区警察局”。但近年来,这个组织的重点似乎逐渐发生了转移。上合开始涉及更多经济领域的合作,尤其是跨境贸易、交通枢纽和能源合作。而另成员国范围不断扩展,从传统的中亚国家到南亚,再到中东,甚至还吸引了伊朗作为正式成员。换句话说,上合组织已经从一个地区安全论坛,转型为一个横跨欧亚的经济协调核心。
这种扩容和转型并非所有人都鼓掌叫好。一些西方分析人士认为,上合的经济合作可能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团结,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仍然非常尖锐。他们质疑,上合的成员国是否真的有能力实现有效协调,尤其是在资源分配和贸易规则上。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就时常紧张,而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遭到一些国家冷淡对待。这些问题,让上合的未来合作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复杂的博弈,而非真正的“抱团”。
从天津机场的高温停机坪到会议室的空调环境,看似平静的会场里,其实隐藏着不少暗流涌动。表面上,各国外长都在发言中强调合作与团结,但私底下,不少国家的立场其实更趋于“各自为政”。以经济合作为例,虽然上合成员国的GDP总量占全球的26%,但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极大,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依赖度也存在不小的问题。中国作为该组织的经济引擎,与其他成员国的贸易额远超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这种“经济失衡”让一些国家内心不安,担忧上合会变成中国主导的经济平台。
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地缘政治。尽管上合组织试图超越传统的安全合作,打造一个经济协调核心,但地缘政治矛盾却始终挥之不去。印度不愿与俄罗斯在军事上走得太近,而俄罗斯与中国的联合又让西方国家感到压力。事实上,印度的外交动作就透露出一种“假性平静”:它一边积极参与上合会议,一边又与美国和日本加强合作,试图在多边外交中寻求平衡。这种“脚踩两条船”的策略无疑给上合的团结蒙上了一层阴影。
就在大家以为这场会议会在“平静”中结束时,一个突如其来的细节让不少观察家大呼意外。会上,拉夫罗夫在发言中提到了一项重大提案——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采用本币结算进行贸易。这意味着成员国之间的交易将逐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转而使用人民币、卢布或其他成员国货币。这个提案一出,整个会场的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为什么这么敏感?因为美元在全球贸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拉夫罗夫的提案显然是在挑战这一霸权地位。这种“去美元化”的倡议很可能成为上合经济合作的转折点,但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中国和俄罗斯对此表示支持,认为这有助于减少西方经济制裁对成员国的影响;另印度等国却显得犹豫不决,担忧本币结算可能带来汇率风险和国际投资的流失。矛盾在这场会议上被推向了顶峰,各方的立场分歧逐渐显现。
会议结束后,各国对拉夫罗夫的提案表现出了表面上的“冷静”。一些成员国表示愿意“进一步研究提案”,而另一些则直接避开了相关话题。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似乎让事情看起来暂时平息,但实际上,这背后的危机却更加深刻。
首先是技术上的障碍。想要实现本币结算,各成员国必须建立统一的支付系统并协调货币政策,这需要巨大的技术投入和长时间的磨合。其次是政治上的分歧。虽然上合组织试图推动经济合作,但许多国家仍然更看重自身的地缘利益,而非集体利益。西方国家的压力也不容忽视。美国和欧盟很可能会通过经济制裁或贸易壁垒来阻碍上合组织的“去美元化”进程,这种外部阻力让上合的未来更加不确定。
更令人担忧的是,上合内部的分歧似乎在加深。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仍未解决,伊朗与一些成员国的关系也存在障碍。这些问题让上合在试图推动合作时面临重重困难,短期内似乎很难实现真正的共识。
从拉夫罗夫的正装细节到去美元化的提案,上合组织的这场会议似乎充满了“戏剧性”。正方认为,上合组织正在从一个地区安全论坛转型为横跨欧亚的经济核心,这是非西方国家的一次重要抱团行动。但反方却质疑,这种抱团能否真正实现?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和地缘政治矛盾,是否会让上合成为一个“看上去很美”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去美元化真的能如提案所愿推动区域经济合作,还是只会让成员国陷入更深的金融困境?
或许,上合组织的未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光明。它的扩容和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在全球格局中,上合还需要面对更多复杂的挑战。
去美元化的提案,是上合组织迈向经济合作新时代的转折点,还是让成员国陷入货币困境的危险信号?中国和俄罗斯是否会借此进一步主导这个平台,而其他成员国又是否会选择“阳奉阴违”?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