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两场冲突爆发,美高官承认对华围堵失效,呼吁伊朗三思而行

发布日期:2025-07-10 15:38:14 点击次数:135

说好的围堵中国的大网,还没收紧,怎么就自己破了?而且破洞不在南海,也不在台湾,偏偏跑到了万里之外的中东和欧洲。这可就有意思了。按理说,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不是早早地就搬到了亚太吗?怎么大部队还没到位,自己先乱了阵脚?

这苗头其实早就露出来了。你还记得2025年7月五角大楼那场发布会吗?首席发言人本来是想警告伊朗不许买中国战机,结果说着说着,语调就跑偏了。他开始强调美军正在“史无前例地扩军备战”,要靠“实力”去“实现和平”,说白了,就是得把丢掉的“威慑力”给找回来。

威慑力这东西,真有的时候哪用得着天天挂嘴上?对手见了你的肌肉自然绕道走。当你非得扯着嗓子喊“我要重建威慑”的时候,恰恰说明这玩意儿已经不灵了。

更讽刺的是,他是在为“印太战略”全力铺路的时候说这话。按理说,这时候注意力该全在亚洲吧?结果却在琢磨怎么去吓唬一个次要对手伊朗。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全世界:我的战略重心被其他地方拽跑了,有点分身乏术啊!

为什么曾经动不动就“定点清除”、“外科手术式打击”的美国,现在变得婆婆妈妈,苦口婆心地“劝”别人别干这干那?答案其实就在它自家的军火库里。你把美国的全球战略想象成一盘大棋,那炮弹、导弹就是这棋盘上最关键的棋子。美国为了在亚太跟人“掰手腕”,这些年可是没少往家里搬存货。

可谁能想到,半路杀出两个程咬金,生生把这些宝贝家底给掏空了。头一个无底洞,是乌克兰。为了让俄罗斯陷在那边脱不了身,美国人往乌克兰送去的弹药真是堆成了山。光是北约标准的155毫米炮弹,一百多万发就这么泼出去了,还有那些“爱国者”啊、精确制导炸弹啊,感觉快把自家仓库底裤都翻出来了。

结果呢?到了2025年7月,美国不得不紧急叫停了发往乌克兰的军火专列。有些已经拉到波兰边境的援助,硬生生被扣在了仓库里,不让往前送了。为啥?不是不讲义气,是真拿不出来了!自家弹药库都快成空壳了,再给下去,万一自己遇上事,连还手的家当都没了。

如果说乌克兰战场只是让美国弹药库存亮起了黄灯,那紧接着爆发的以色列和伊朗那场冲突,直接就把警报拧到了最响的红色。为了死保以色列这个铁杆盟友,美国不仅又一次敞开了军火库,甚至自己也撸袖子下场了。这场仗,消耗速度简直是天文数字,特别是反导拦截弹,简直就是流水一样哗啦啦地往外淌。

你看伊朗那边的导弹无人机,技术上可能不是最尖端,但架不住量大管饱啊。美以联军为了拦截这些东西,防空系统几乎天天在超负荷运转,有时一天打出去的拦截弹,抵得上过去一整年的产量。这种烧钱法子,就算美国底子再厚也架不住。对以色列的支援很快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这下你就明白,为什么一向气势汹汹的以色列,突然就愿意谈停火了。很可能不是它不想打了,而是背后撑腰的美国大哥凑过去,耳语了一句:“兄弟,地主家真没余粮了,再打两个礼拜,我们的反导库存可就真要断顿了!”

原本是为“亚太决战”精心准备的战略储备弹药,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中东和欧洲两个不相干的战场给提前报销了。更要命的是,现代化的弹药生产线复杂得要命,想马上补上来?那是门儿都没有的事。

没有了充足的“子弹”做后盾,那个所谓的“对华包围圈”,瞬间就成了个没牙的老虎,或者说,一把没有子弹的枪。枪再漂亮,没子弹也是根烧火棍。这时候,谁还敢在亚太方向真正动手?那不是找死吗?

除了弹药库拉响警报,美以联手在中东那场行动,在战略层面更是丢了个大面子,彻底戳破了美国人那层“强大”的神话外衣。美国发言人嘴上吹得震天响,说“午夜之锤”行动怎么怎么厉害,彻底打掉了伊朗的核野心,说才打了12天就带来了和平。听听就得了,这完全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

首先,这仗根本没把伊朗怎么样。伊朗虽然空中吃了亏,但它的导弹无人机该打哪儿还是打了哪儿,给以色列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和心理恐慌。以色列本土被大规模攻击,这在中东历史上可是头一遭,把以色列“绝对安全”的神话砸了个粉碎。从这个角度看,反倒是伊朗在战略上拿了一分。

其次,美国自己的表现也是相当地……怎么说呢,克制?或者说软弱?空袭完伊朗本土后,美军就再也没搞什么大动作。尤其是伊朗随后报复性地袭击了美国在卡塔尔的军事基地,华盛顿的反应让人大跌眼镜。他们没像过去那样炸他个底朝天,反而是用一句“伊朗导弹没造成美军伤亡”,就把这事儿轻轻揭过了。

全世界都知道,美军之所以没伤亡,很可能是提前得了信儿,把基地里的人和值钱玩意儿都撤了,就留了两套“爱国者”在那儿撑场面。这种“挨打不敢还手”的姿态,搁在那个习惯了满世界当警察的美国身上,简直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背后传达的信号只有一个:美国不想,也或许是压根不敢,把这事儿继续闹大。

所以那场仗为什么停了?真不是伊朗怕了,而是大家都不想把桌子掀翻。伊朗该报的仇报了,想秀的肌肉也秀了,就坡下驴。而美以这边,那是真的弹药告急,加上怕战火烧得更大收拾不了,只能咬着牙接受了这个结果。本来想“立威”来着,结果搞了个草草收场的停火。这怎么看也跟胜利沾不上边啊。

你想想看,当美国在中东连伊朗这种级别的对手都拿不下,当它为了两场局部冲突就把为“亚太决战”攒的家底打光,那些跟着它在亚太方向吆喝的国家,心里会怎么嘀咕?过去它们靠向美国,图的不就是美国那看起来无敌的军事实力和它拍胸脯承诺的“安全保障”吗?

可现在它们亲眼看到了,美国大哥的承诺,遇上别地方的“急事”一样会打水漂。为了保以色列,它可以眼睛都不眨一下地截留对乌克兰的援助。那万一将来台海真有事,美国会不会因为中东或者欧洲又出了什么幺蛾子,一拍大腿就把对亚太盟友的承诺扔到一边?

答案明摆着,几乎是肯定的。美国的全球霸权野心太大,它非得同时应付全世界的挑战。但这早就超出了它现有的国力,特别是它那慢吞吞的军工生产能力。它就像一个瘦子非要扯着一件小毯子盖全身,盖住了头就露出了脚,捂住了脚肩膀又开始打哆嗦。这种战略上的贪多嚼不烂,最终必然是战略上的失败。

那个所谓的“对华包围圈”,说到底,就是建立在盟友信你、你自己又足够强大这两个基础上的。现在,强大这个根基被空了的弹药库给刨松了,信任这条纽带也被美国在中东的表现给拉断了。

那些曾经跟着美国摇旗呐喊的国家,恐怕要开始盘算盘算,继续一条道走到黑到底值不值得。它们会从“一边倒”慢慢变成琢磨怎么“左右逢源”,搞多边平衡。人心散了,队伍自然就不好带了,包围圈也就剩个名头了。

那场五角大楼的记者会,与其说是对伊朗的警告,倒不如说是美国自己不小心写给全世界看的一份“战略困境自白书”。它无意中宣告了一个转折:那个曾经看起来无所不能的全球霸主,现在也力不从心了。

它那只伸向世界的“铁拳”,原来不过是血肉之躯,也会累,也会疼。一只“纸老虎”的模糊轮廓,正是在它自己点燃的这些战火映照下,慢慢变得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