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庆被追骂,替皇帝背锅,被老百姓误当英雄
发布日期:2025-09-18 23:50:39 点击次数:170
你说,一个人到底要倒多大的霉,才能又被历史追着骂“祸国殃民”,又被老百姓抬进庙里拜作“民族英雄”?小区门口那两个谁也说服不了谁的象棋大爷,可能都比呼延庆活得明白点。“呼家将”呼延庆,史上那个背锅跑腿第一名,到底该当什么人?我们得掰扯明白了。
咱先说事。北宋末年,汴京正乱成一锅粥,徽宗皇帝一边愁着花石纲运慢了,没地儿种那些奇花异石,一边又琢磨着怎么找女真人结盟分地抢辽国。于是把刚好“会点北方话”的呼延庆派去谈判,聊成了大买卖——宋金合灭辽。结果好家伙,东北地界被女真人吃干抹净,给汴京剩个空皮囊。再往后,金国挥刀南来了,“靖康之耻”成了宋朝人心头的烙印。回头一算账,锅全扣给了呼延庆——海上之盟他去谈的,燕京赎城券他签的,最后脑袋也是他掉了。
说到这,我可要给你提个醒,呼延庆这人历史到底算什么角色?是民族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换你你乐意吗?好比老赖跑路,最后物业直接找送快递的小哥签字画押,然后开全楼大会,把送快递的拉出来批斗一番,说“就是他导致我们小区断电断水!”送快递的委屈不委屈?委屈。但领导方便啊,一口大锅砸下来,总得选个好举发的。呼延庆,这就是大宋朝的快递小哥,不仅被领导使唤,还成了后世吐槽的对象。
民间说书喜欢造神,呼家将呼延庆,金枪扫金营,单挑完颜宗弼,活没干,戏倒是全给他编了。史书却冷冰冰一刀给他封顶:首祸!你说巧不巧,这哥们的功劳和黑锅都被史书吹哨子吹大了数倍。英雄和罪人,一个名字两套皮,搁谁谁顶得住?
你仔细想,北宋江山真是“呼延庆一人灭”的?你要真信了,那真是三百六十行,哪行不冤哪行不苦。北宋从上到下,练兵当儿戏,花钱乐开怀,遇事只会找替罪羊。徽宗是个会画鹤的艺术家,大臣是一群会画饼的门客,满朝文武没一个懂边患,有事就指望个“会几句女真人话”的武官去当外交官、去盯国运?
别说古代人糊涂,其实放今天照样能轮到自己。有事儿开会总结落实,台上讲得热闹,落实到人,全办公室眼神飘啊飘,最后“谁会用这个系统?”“谁懂这啥啥业务?”“小王啊,你试试!”不就是“呼延庆2.0”?背锅的,从来不问贵贱,只问推得快不快。
再仔细琢磨,“罪人的定义”,究竟是谁定的?朝廷用不着你的时候,送一匹锦缎,让你金甲玉带游街受贺,风头你给我顶着;一有问题,御史台开大会,“为国家负责,肃清祸害”,你小子就得背锅跑路,甚至脑袋也保不住,连张好看的传记都不给留。其实,历史里最惨的永远是“用完即弃”的人。
我有时候真羡慕那些评书艺人,桌上一拍醒木,“呼家将血战金沙滩”,台下票友拍手叫好,多解气!但那一声“叫好”,好像是给评书里的呼延庆,也是给现实中努力的自己打气:我们都盼着当英雄,不愿背锅当罪人。可真到历史关键时刻,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分给你啥牌,自己根本没得选。
你说,靖康元年落雪的夜里,那个被当街腰斩的呼延庆,心里真能明白自己是哪路人吗?他手里的那张泡烂了的国书,也许和他的命一样,怎么湿的都讲不清。他要是知道几百年后,评书里自己披金挂甲、血战到底,而史书只留一句“金人执延庆,杀之”,他会不会也觉得好笑呢?
老百姓看热闹,总想捧英雄,骂罪人。历史却不按套路出牌,它只记成败,不管过程。呼延庆是时代的小人物,但偏偏在大潮里,他成了浪头上的一朵浪花,被拍在了岸上——不是最糊涂的,也不是最坏的,但却最倒霉。
你可能会问:那是谁该负责?皇帝?宰相?还是推波助澜的整个制度?也许真正该骂的,是那个让“拉会外语的武弁去谈领土生死”的体系。可说到底,大厦将倾,责任何在?究竟是撑伞的人没力气,还是天本身就塌了?笼子的锁生锈了,关在里头的麻雀飞不飞得出,其实都由不得它自己。
也许我们该问的是:下一个呼延庆,会不会还出现在我们自己身边?历史把责任准确地丢给最容易摘下来的那只鸭子,下回锅甩到谁头上时,你敢保证自己不是那只吗?
说到底,罪人和英雄只隔一顿饭的距离——烤鹿肉的那一块切哪边,绸子丢给谁,角色早写好了台本。我们这些台下拍手叫好的,台上挥刀卖力的,可能都不过是“盟约”纸上的一行小字,被翻页甩在空白处,到死没整明白,“恶名”二字,究竟是自己的,还是大时代的。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