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马斯克“秒变脸”称赞特朗普,但他那颗火星梦,真就被碾碎了

发布日期:2025-07-21 02:05:49 点击次数:189

2025年6月30日凌晨,马斯克忽然在X平台上高调表扬特朗普,说他“成功解决了世界多地的重大冲突”。这条动态一出,评论区瞬间沸腾。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马斯克是不是又脸变得太快了?毕竟就在前一天,他还在骂特朗普“背叛未来”,还放狠话说要另起炉灶,组建自己的“美国党”。

你说这反差大不大?确实大。

但这事吧,真不是“变脸”这么简单。背后牵扯的,是一场关于美国太空战略、技术路线、资本博弈,甚至未来国家发展方向的深层较量。马斯克的火星梦,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预算战里,被彻底摁进了泥里。

说回6月30日凌晨那条动态。

如果你只看了那条“称赞”,可能会觉得马斯克转性了。但把时间线往前拨24小时,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6月29日,美国参议院高票通过了《大而美的法案》。这个法案是特朗普拍板主推的,号称要“重塑美国科技力量”,听起来挺高大上,实际上对马斯克来说就是一记闷棍。NASA获得了100亿美元的追加预算,重心全砸在了“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上。

其中包括26亿美元建“月球门户”空间站,20亿给“猎户座”飞船升级,甚至连早就被砍掉的“火星样本返回任务”,也被重新拨了7亿复活。

而SpaceX主导的火星载人任务?几乎一个字没提。

你能想象吗?一个在过去五年里几乎快把NASA承包了的企业,突然在法案里被当成“透明人”。

马斯克的反应也不让人意外。他在X上连发数条怒怼帖,骂得很狠,用词直接——“疯狂”“令人作呕”“这是对未来的背叛”。他甚至抛出一个大招:要组建名为“美国党”的新政党,直接挑战特朗普的共和党基本盘。

这不是玩笑,是实打实地撕破脸了。

但转天凌晨,他又突然“夸”起特朗普来了。

说白了,很多人都看得出来,这不是心服口服,而是一次“战术性低头”。他不是变了,而是撑不住了。

原因很现实。这场预算战,他彻底输了。

你得知道,马斯克的火星梦,从来就不只是浪漫主义。他真花了几十亿美元,真搞出了星舰,真想在2030年前送人去火星。他的路线,是“民营主导、技术驱动、成本压缩”,而特朗普这一派的路线,是“国家控制、传统航天、象征优先”。

这俩方向,本质上就是冲突的。

而这次法案的通过,等于国家正式站队了:我要登月,不要火星;我要传统军工,不要你这个“硅谷狂人”。

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6月29日公布的数据,《大而美的法案》中,SpaceX唯一获得的项目,是一个价值3.25亿美元的“空间站退役飞行器”合同。听着还挺高级,其实说白了,就是个“垃圾回收车”。

你看得出马斯克有多气。可问题是,他现在已经没什么牌可打了。

火星计划的尴尬,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政治现实。

火星听起来牛,实际没选票、没就业、没短期回报。你要把几十亿美元砸进去,十年都见不到成果。这对政客来说就是“毒药”。

相比之下,登月就香多了。能拍照、能直播、能带动产业,还可以说是“重振国家荣誉”。这也是为什么NASA的预算里,火星不见了,月亮却越来越亮。

这事儿发展到现在,其实已经不是“马斯克vs特朗普”那么简单,而是“技术自由派vs国家控制派”的一次真实碰撞。

马斯克一直试图绕过体系,靠技术和影响力影响国家决策。但这次,他撞上了铁板。

据《华盛顿邮报》6月27日报道,在众议院开始审议法案之前,马斯克曾私下拜访过3位共和党关键议员,希望能在文本中增加对火星项目的支持条款。但这些努力,最后全被搁置,连个修正案都没能推出。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话语权。

那条“称赞特朗普”的动态,其实就是这种失势的表现。

他知道,再硬杠下去,只会更惨。他也知道,众议院那边还没投票,他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但很遗憾,这招没起什么作用。据CNN 7月1日报道,众议院共和党内并没有因为马斯克那条动态而改变立场,反而有不少人觉得他“太不稳定了,不值得信任”。

这就很现实了。一个曾经被当作“未来代言人”的人,现在成了“体系外的麻烦制造者”。

可话又说回来,马斯克真就完了吗?

我觉得倒也未必。

技术上,他还是无可替代的。据NASA官网6月底发布的数据,SpaceX目前承接了超过70%的低轨发射任务,星舰系统的推力、成本控制和复用效率,短期内没有第二家能比。

这也是为什么,《大而美的法案》虽然把火星项目一刀切掉,但还是给了他一口“边角料”项目。这不是照顾,是没办法。国家也得用他。

所以说,马斯克如果能调整姿态,未来还是有可能“曲线救国”的。比如继续做技术突破、继续接商用订单、甚至参与国际航天合作,绕开美国体系再闯一条路。

但至少现在,他是被排挤出局了。

这事给人的警示,其实挺深。

技术再牛,也得服从政治。企业再强,也得听预算分配的声音。

马斯克这一仗,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美国科技治理模式的深层问题。过去十年,硅谷试图用资本和技术影响国家方向,但这一次,他们被明确告知:你们是工具,不是掌舵人。

而火星梦,就这么被写进了冷宫。

那条凌晨的动态,不是表扬,而是求生信号。

马斯克不是认了,而是明白了——技术理想很美,但现实政治才是决定资源流向的关键。

他还没认输,但这一次,他必须学会低头。火星,可能还在,但那条路,肯定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