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夹缝求存的小国,兵寡地少,却让柴荣和赵匡胤两位雄主都铩羽而归

发布日期:2025-10-09 15:32:14 点击次数:109

五代十国时期被视为动荡时代,其混乱情况超过春秋战国与三国阶段。在五十三年内,北方出现五个王朝,各种地方势力众多,甚至超出“十国”范畴。历史学者欧阳修曾记录过这种极度不安定状态。

在这些势力当中,北汉作为一个小型政权,在狭窄区域维持存在。它是北方唯一的“十国”成员,领土仅十二州,居民约四万户,总人口三十万左右。创建者刘崇曾提到自身处境艰难。

尽管规模有限,北汉显示出顽强抵抗能力,从后周创建者郭威时代持续到北宋第二位皇帝赵光义时期。其中,后周世宗柴荣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多次在北汉遭遇挫败。

柴荣生于921年10月27日,卒于959年7月27日。954年,他亲自率军攻打北汉,在高平战斗中获胜,摧毁北汉主要部队。但随后针对北汉首都太原的进攻未能成功,只能退回。后来柴荣再次出兵,却因病重被迫撤军,不久去世。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继续推进统一进程,多次出兵北汉,但均未取得成果。他消灭了南方所有地方势力,基本实现南北统一,却未能征服北汉,直至去世。

直到979年,赵光义带领三十万士兵亲征,最终消灭北汉,完成统一。一个小型政权为何能维持如此长时间?

北汉创建时,刘崇认识到需外部支持以求生存。他选择辽国作为后盾,参考前人石敬瑭的做法。刘崇年龄较大,却对年轻34岁的辽世宗耶律阮以叔侄关系相称,自称侄皇帝,对方为叔皇帝,与石敬瑭的儿皇帝相比稍有不同。

北汉每年向辽国支付十万缗作为费用,此外还有节日赠送的额外礼品。这加重了北汉的经济压力,导致加强对民众的征收。

北汉民众生活困难,官员薪资低,如丞相100贯,地方官员30贯。官员为维持生活,进一步向民众索取,形成不良循环。记录显示,北汉缺少清正官员,行政状况恶化。

辽国从北汉获得利益后,提供相应援助。在北汉面对后周与北宋大军时,辽国多次派兵支援。其军事力量,特别是骑兵,让柴荣与赵匡胤有所顾虑。加上太原城墙坚实,以及后方统一未完成等因素,导致多次进攻失败。辽国支持延长了北汉的存在。

太原在历史上作为交通中心与军事要地,位置重要。隋末,李渊从太原起兵,建立唐王朝。此后,太原成为唐的北部中心。

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均从太原起步建立。经过多年建设,太原城广阔且牢固,城墙高大,防守容易进攻困难。北汉视太原为关键据点,加强修筑。

在冷兵器时期,攻城手段有限,主要靠围困或水淹。围困时间长,风险高;水淹对小城有效,对大城效果差,还可能反噬自身。

969年,赵匡胤攻打太原数月无果,后决开汾河堤坝灌城。但太原面积大,效果不佳,反倒汾水冲入宋军营地,导致撤军。

多次失败后,赵匡胤在会见北汉使者时表示,在其统治期内不会北进。这与对待南唐使者的态度不同,后者被视为威胁。

王朴生于906年,卒于959年4月25日,来自东平。后周与北宋初期面对多个对手,除北方北汉与辽国外,南方有南唐、后蜀、南汉等。

王朴提出平边策略,强调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先对付南方较弱势力,稳定后方,再集中对付北汉与辽国。

柴荣遵循此策,击败南唐主力,占领长江北岸土地。其他南方势力随之衰弱。

赵匡胤继位后,继续消灭南方政权,实现南方统一。由于多线作战,无法全力针对北汉,这客观上帮助北汉延续多年。

北汉凭借这些因素存活至北宋早期,甚至持续到赵匡胤去世后。但随着北宋清除所有其他势力,终于能集中全国力量对付北汉。

979年,赵光义出兵,辽国不再援助。经过激烈战斗,宋军攻破太原。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带领剩余部队投降,这个政权结束。

刘继元投降后获赵光义优待,被任命右卫上将军,封彭国公。直至992年去世,死后追封彭城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