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退休养老金糊涂账:1995年的社平工资,凭啥管到我2025年?
发布日期:2025-10-09 16:01:53 点击次数:178
我这退休老汉的养老金“糊涂账”:1995年的社平工资,凭啥管到我2025年?打印时间2025年9月22日的养老金核定单躺在我茶几上,红章小印子压得纸角发皱。我戴着老花镜扒拉了三遍,终于瞧出蹊跷——过渡性养老金那栏,原办法写着70.88元,新办法成了137.88元,每月多补67块,经办机构还备注“计划翻倍补发”。我这退休八年的老会计,算盘珠子拨得再溜,也犯起嘀咕:好好的养老金,咋说涨就涨?涨这么多?一、“新旧账”里的67块,戳中老退休职工的憋屈我1998年从纺织厂下岗,2005年正式办退休。那时社保刚并轨没几年,过渡性养老金这词儿对我来说是笔“糊涂账”——毕竟我在厂里干了20年,档案里记着92年前的视同缴费年限,按理说该有点补偿。可这些年领养老金,过渡性部分一直是70块出头,雷打不动。上月社区通知核对新版核定单,我凑过去看,新办法的过渡性养老金直接蹦到137块,差额67块,经办人说是“按最新计发基数重新核算”。我当场就急了:“我这把年纪,经得起你们来回折腾?原办法咋就不算了?”工作人员递来政策文件,我才晓得,问题出在“原办法”的根儿上——当年算过渡性养老金,用的竟是1995年的社会平均工资。二、1995年的社平工资,咋就成了“铁门槛”?文件里白纸黑字写着:2005年前后各地出台过渡性养老金政策时,受限于数据积累和测算能力,不少地区直接锚定了政策出台当年的社平工资作为基准。我查了下,我们这儿1995年社会平均工资才580块,而2025年的计发基数是8785块,翻了15倍不止!“不是社保不想给您多算,是老办法给框死了。”社保中心的老张跟我解释,“您那1年5个月的视同缴费年限,按原办法是用1995年社平工资×平均缴费指数×12%×视同年限。可这些年经济腾飞,社平工资蹭蹭涨,老基数早跟不上实际购买力了。新办法改用最新计发基数,本质是把当年没算够的权益补回来。”我盯着核定单上的数字算:1995年社平580,新基数8785,差了15倍。我的平均缴费指数1.1147,1年5个月折算1.42年,原办法算出来是580×1.1147×1.42×12%≈112?不对,文件里原办法结果是70.88。老张拍大腿:“嗨,老办法还有‘过渡系数’限制,当年怕基金扛不住,系数只取了4%,实际是580×1.1147×1.42×4%≈47?可能我记混了,反正核心就一个——老基数太低,把您的权益压了二十年!”三、补发不是“福利”,是还历史欠账这两天我翻出当年的退休审批表,视同缴费年限那栏盖着红章,写着“认可1992-2005年视同缴费”。可这十三年的贡献,过去二十年只按1995年的物价水平补偿,搁谁心里不憋屈?前几天跟老同事聚会,老李拿着同样的核定单直乐:“我那5年视同缴费,原办法每月补58,新办法128,补了七年,总共多拿5040!这不是涨钱,是把当年该给我的补回来!”我也算明白了:所谓“翻倍补发”,不过是把用落后基数少算的部分,按新基数重新核算后补差额。这不是社保“大方”,是迟到的公平——我们这代人替改革扛了试错成本,现在该把欠账补上了。四、政策该多些“向前看”的温度当然,抱怨归抱怨,看到核定单上“已补发2025年1-9月差额603元”的备注,我还是松了口气。但这件事也给我提了个醒:涉及几十万退休职工的养老钱,政策调整能不能更透明?当年定1995年社平工资时,或许有客观限制,但现在大数据时代,为啥不能早一点梳理历史数据,给老人们更清晰的说明?我打社保热线问过,接线员支支吾吾:“系统里就存了这些数,具体为啥选1995年……得查档案。”养老金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一代人的汗水结晶。我们这批“中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年代扛过改革阵痛,退休后又在新老办法交替里摸不着头脑。如今补发的67块,不仅是钱,更是政策对历史的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