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成都车展遭炮轰,自媒体吐槽差旅费,主办方被批没钱别硬撑

发布日期:2025-09-02 09:50:09 点击次数:113

最近的成都车展,按理说应该是一片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景象,毕竟这是一年里头汽车行业最重要的几个大集会之一,尤其还赶上了“金九银十”这个传统的销售旺季。

车企们都憋着劲儿,把自家最新的车型、最吸引人的价格都拿到成都来发布,希望讨个好彩头。

可就在这片繁华的背后,却传出了一些不那么和谐的声音,一场关于“钱”的风波在汽车媒体圈子里悄悄地发酵,甚至有人直接喊出了“没子弹就别打仗”的狠话。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也挺现实的。

以往这种大型车展,主办方或者各大车企为了能让自己的新车获得更多的曝光和报道,通常会邀请全国各地的汽车媒体、自媒体人前来参加。

这邀请函里,一般都包含了来回的机票和在当地的酒店住宿,这算是一种行业里约定俗成的规矩。

毕竟,让天南海北的媒体人自掏腰包跑到一个城市,专门为你宣传报道,这在情理上也说不太过去。

然而,今年的成都车展,这个规矩被打破了。

很多收到邀请的自媒体人发现,邀请函里只字未提报销差旅费的事,甚至后续的审核流程也拖拖拉拉,让人心里没底。

这一下,媒体圈子可就炸了锅。

有位做汽车内容的朋友就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吐槽,说去年来参加活动,人家车企至少还管饭,今年倒好,直接让你自己买机票、自己订酒店飞过来,这待遇简直是断崖式下跌。

更让人觉得有点哭笑不得的是主办方后续给出的一个所谓“激励”政策。

他们规定,媒体人不仅要自费前来,还得在活动开始后8小时内完成稿件,并且要在两个不同的平台发布。

这还不算完,发布后的72小时内,文章或视频的浏览量必须超过一千,才能拿到500块钱的“奖励”。

这个条件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受到了冒犯。

500块钱,在成都车展期间,连一晚好点的酒店都住不了,更别提来回的机票了。

这种条件,与其说是激励,不如说更像是在打发人,缺乏最基本的尊重。

所以,也难怪会有媒体人觉得委屈,认为车企既然想借助媒体的力量做宣传,就应该拿出应有的诚意和预算,否则就干脆别请。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

一些网友觉得,现在的自媒体人就是想借着车展的机会,蹭吃蹭喝蹭福利。

他们认为,车卖得好不好,最终还是看产品和价格,跟媒体的宣传关系不大。

去年车展那么冷清,不也照样有很多人买车吗?

这种说法虽然有点绝对,但也反映出了一部分普通消费者的看法。

在他们眼里,车企和媒体之间的这种合作模式,有点像一种利益交换,而现在,天平似乎开始倾斜了。

那么,车企是真的就差这点钱吗?

还是另有隐情?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媒体圈的争论,转移到车展现场的实际情况,或许能找到答案。

事实上,今年的汽车市场,日子确实不好过。

从年初开始,一场席卷整个行业的“价格战”就没停过,从新能源车打到燃油车,从十几万的家用车打到上百万的豪华车,大家都在降价求生存,利润空间被压缩到了极致。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你看看车展的展台,变化非常明显。

那些曾经财大气粗的豪华品牌,比如奔驰、宝马、奥迪,今年的发布会规模都小了很多,以前那种请明星、搞大场面的盛况不见了,变得更像小型的社区活动。

一些更高端的超跑品牌,干脆直接就没来。

合资品牌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反倒是咱们中国的这些新能源车企,因为正处在产品爆发期,还愿意在车展上投入资源,撑起了大部分场面。

所以,不给媒体报销差旅费,并不是针对谁,而是整个行业都在缩衣节食,把每一分钱都花在更靠近销售的“刀刃”上。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车企在宣传上省钱了,但来看车展的普通观众却一点没少。

车展场馆附近的酒店,早就提前挂出了“房间售罄”的牌子,价格翻倍也照样有人抢着订。

这说明,成都车展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消费盛会,对普通老百姓的吸引力依然巨大。

但是,现在的观众和以前也不太一样了。

过去,大家来看车展,很多是图个新鲜,看看那些平时见不到的概念车,体验一下最新的黑科技。

而现在,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大家在来之前,可能早就通过各种短视频、直播把想看的车了解得七七八八了。

他们来现场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亲手摸一摸、亲身坐一坐,然后跟销售砍砍价,看看能不能拿到一个好价格。

车展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个科技展示会,而更像一个大型的、可以一站式比较和购买的汽车超市。

这种观众心态的变化,也让车展的氛围发生了改变。

很多展台不再费尽心思搞那些花里胡哨的表演,而是简单地把车摆在那里,旁边放一堆二维码,让大家扫码加群,方便后续的销售跟进。

反倒是一些小众品牌,直接把试驾车开到现场,让观众体验,并且当场就能谈优惠,这样务实的做法反而吸引了更高的人气。

这也给车企们提了个醒,传统的营销模式正在失效。

过去那种以为请媒体吃顿饭、发几篇通稿就能上热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信息传播渠道太多了,消费者也越来越精明,他们更相信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其他真实用户的口碑。

所以,今年成都车展的这场风波,其实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它背后反映的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

车企们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不得不重新思考钱应该怎么花。

他们发现,与其把大量的预算投入到传统的媒体公关上,不如尝试一些更直接、更贴近消费者的新玩法。

比如,有家新势力车企就在展台搞了一个“用户共创”活动,让观众在墙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汽车样子,参与就能抽奖。

这种活动成本不高,但互动性很强,不仅能吸引人流,还能顺便收集到大量潜在客户的信息,效果可能比请几十个媒体来报道还要好。

总的来说,这场“省钱实验”暴露了行业转型的阵痛,媒体觉得被冷落,车企在摸索新的出路,而最终的裁判,还是那些用真金白银投票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