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宜宾纸业2025年Q3亏损收窄,董事长李剑伟去年0报酬,经营压力下管理层收益成关注焦点

发布日期:2025-11-22 15:24:12 点击次数:100

周末看财报,跟做阅读理解似的,乐趣全在细节里。

大部分人扫一眼标题,看到“扭亏为盈”或者“亏损收窄”,心里就给盖了个“向好”的戳,然后就划过去了。

但魔鬼,或者说真正的剧情,往往藏在那些不起眼的附注和高管薪酬表里。

就拿宜宾纸业这份财报来说,初看之下平平无奇。

前三季度整体盈利了,但单看Q3,还是亏的,只是亏得比以前少了点。

营收呢,不上不下,稍微有点波动。

这种成绩单,在A股三千多家公司里,属于扔进人堆里都找不到的那种。

但有意思的地方来了,我习惯性地翻到高管薪酬那部分,一个数字“0”突然就跳了出来。

董事长李剑伟,2024年从上市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0。

看到这个,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感动,而是本能地开始“算账”。

一个年营收十几亿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一年到头白忙活?

这不符合人性,也不符合商业逻辑。

果然,后面有句话解释:“在公司关联方获取报酬”。

这就对了。这才是解开这家公司治理结构的一把钥匙。

我们得先捋一捋这个“关联方”是谁。

李剑伟董事长的履历写得清清楚楚,现任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好了,谜底揭晓,他的工资是“老东家”或者说“大老板”五粮液集团发的。

这个0元薪酬,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奉献”,不如说是一张“名片”,上面印着:“本人由五粮液集团委派,全权代表集团利益”。

这在国企体系里其实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安排。

对于一个庞大的集团来说,旗下的上市公司,就像是一个个独立的作战单元。

集团需要派自己最信得过的人去坐镇,确保这个单元的行动,始终与集团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

这个人,就是董事长。

他的考核、晋升、薪酬,都与集团直接挂钩,而不是由这个小小的上市公司董事会来决定。

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执行力强,上下同欲。

集团指哪儿,上市公司就打哪儿。

但对于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来说,这里面就藏着一层微妙的“风险”。

因为董事长的首要效忠对象,是给他发工资的集团,其次才是上市公司的全体股东。

当集团利益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发生冲突时,你猜他会优先考虑谁?

这并非恶意揣测,而是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的必然结果。

我们再来看财报里另一条不起眼的消息:公司控股子公司,准备花1.25亿,去买关联方“宜宾普什联动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业用地和厂房。

这个“普什联动”,一听名字就很有“集团范儿”,大概率也是五粮液大家庭里的一员。

你看,逻辑链条一下就通顺了。

一边是董事长从集团领工资,代表集团的意志。

另一边是上市公司花钱,买集团内部另一家兄弟公司的资产。

这笔交易,本质上是“左手倒右手”,是集团内部资源的重新配置。

钱从上市公司的账上,流到了兄弟公司的账上,但总归都还在一个“锅”里吃饭。

对于集团来说,这可能是优化资产结构、盘活闲置资源的一步好棋。

但对于只持有宜宾纸业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心里就得打个问号了:这1.25亿,花得值不值?

交易价格公不公允?

这笔钱如果不用来买关联资产,是不是可以用来分红,或者投入到更能直接产生利润的项目里去?

财报里还公布了2024年度不分红。

这就更有意思了。

公司账上明明实现了盈利,为啥不给股东分点红利?

官方的说法通常是“为支持公司未来发展”。

但结合上面两件事来看,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是:集团需要上市公司把利润留存下来,用于集团内部的资本运作和战略布局,比如,去收购兄弟公司的资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算大账”和“算小账”的区别。

对于集团来说,它在算一盘很大的棋,这是“大账”。

对于宜宾纸业这家上市公司本身,它有自己的盈利和发展诉求,这是“中账”。

对于买了他家股票的中小股东,我们只关心股价涨不涨,分红多不多,这是“小账”。

当一个0元薪酬的董事长出现时,就等于告诉你,这家公司的决策逻辑,将优先服务于“大账”。

再看看其他高管的薪酬,就更能体会这种结构了。

总经理吕延智,年薪35万;董秘幸志敏,年薪70万。

他们都是从上市公司领薪水的,并且“未在公司关联方获取报酬”。

这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国企上市公司高管配置:

一个代表“婆家”(集团)利益的董事长,负责定战略、看方向、保底线,确保公司不偏离集团航道。

他就像是地主派来的大管家。

一批由上市公司自己供养的职业经理人(总经理、副总、董秘等),负责具体的日常经营。

他们是“长工”和“会计”,负责把地种好,把账算清。

他们的薪酬和上市公司的业绩有一定关联,但最终还是要听大管家的。

所以,你看,一份看似枯燥的财报,其实是一幅权力关系图。

读懂了薪酬的来源,就读懂了权力的来源。

读懂了关联交易,就读懂了资金的流向。

这并不是说宜宾纸业就不好,或者这种治理结构就一定有问题。

恰恰相反,背靠五粮液这样一颗大树,在资源、资金、信用上都有着天然的优势,这是很多民营企业羡慕不来的。

在经济下行周期,这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模式,抗风险能力往往更强。

但作为投资者,你必须清楚自己投资的是什么。

你投的不仅仅是一家“造纸公司”,更是庞大国企集团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这颗棋子的命运,不仅取决于它自身的努力(业绩),更取决于下棋人(集团)的全局构想。

有时候,为了“大局”,棋子是可能被牺牲的。

比如,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去盘活集团的困难资产;或者,长期不分红,把利润沉淀下来,给集团当“蓄水池”。

所以,下次看财报,别只盯着利润表上的那个最终数字。

多花五分钟,去看看高管薪酬,看看关联交易,看看分红政策。

这些细节,就像体检报告里的一个个小指标,单独看可能无伤大雅,但串联起来,就能勾勒出这家公司最真实的“健康状况”和“性格脾气”。

投资,说到底,是在为认知付费。

而读懂这些“潜台词”,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

共勉共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