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车展观察,日系车熟悉又陌生,国产力量单刀赴会
发布日期:2025-11-23 00:41:35 点击次数:112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一场大型车展。
以前咱们都管它叫东京车展,现在主办方给它换了个更时髦的名字,叫日本移动出行展。
按说这地方是丰田、本田、日产这些日本汽车巨头的自家地盘,展会办得再热闹,也应该是他们唱主角。
可怪就怪在,今年展会上最出风头的,反倒是一家只身前往的中国车企——比亚迪。
这就好比一场精心准备的家庭聚会,主人家把场面搞得很大,结果全场宾客的目光都被一个远道而来的亲戚给吸引走了,这就让人忍不住想琢磨琢磨,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咱们先看看主场作战的日本车企们,他们这次确实是拿出了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
毕竟,全世界都在搞电动车,他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慢悠悠的了。
丰田作为老大哥,这次可以说是火力全开,想把所有人的需求都给满足了。
他们一边展示了一款看起来特别酷炫、趴在地上很有跑车范儿的卡罗拉概念车,好像在说“别以为我老了,我还能玩得很潮”;另一边又搞出了一款特别实在的车,叫IMV Origin,专门给非洲那些发展中市场准备的。
这车有意思,出厂的时候就是个“半成品”,只有一个车架子和核心部件,剩下的部分让当地的合作伙伴自己去组装,想把它改成小货车还是小客车都随你。
这招很聪明,直接解决了当地维修难和需求多样化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硬派越野车和像积木一样可以随便组合的模块化小车,看得出来,丰田是想告诉全世界:无论你在哪里,想干什么,我都有适合你的车。
本田和马自达呢,走的路线就不太一样。
本田看起来更专注一些,它的新系列产品计划先在日本和印度市场投放,有点先稳住自己亚洲基本盘的意思。
而马自达还是那个我们熟悉的“技术宅”,骨子里透着一股执着。
他们展出的一款插电混动车,居然还在用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转子发动机,这在遍地都是纯电动车的今天,简直算是一股清流。
同时,他们也在车里加入了所谓的人工智能技术,想让车子更懂驾驶员的情绪。
马自达的思路很明确,就是不想完全放弃燃油车的技术优势,要一边搞传统技术,一边发展电动化,两条腿走路。
相比之下,日产的情况就有点微妙了。
他们这次展出的重头戏,一款叫N7的纯电动轿车,居然是由中国的研发团队主导开发的。
把它从中国带到东京来展出,感觉不完全是为了卖车,更像是一次“市场调研”,想听听日本本土消费者的意见,看看这车在日本有没有市场。
要是放在十几年前,这种事是想都不敢想的,那时候都是我们引进他们的技术,现在反过来了,他们开始研究我们设计的车了,这其中的变化,真是让人感慨。
说完了主场选手,就该聊聊那位抢尽风头的“客人”了。
比亚迪这次是唯一参展的中国汽车品牌,可以说是单刀赴会,但没想到却成了全场最大的焦点。
它的展台从开展第一天起就人山人海,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
比亚迪这次最厉害的一招,是推出了一款专门为日本市场打造的纯电动小车,叫RACCO。
这车为什么这么厉害?
这就得说到日本独特的汽车文化了。
在日本,有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小车,叫K-Car,它的特点就是车身小巧,像个方盒子。
这种车在日本的销量能占到所有汽车销量的四成,而且买这种车还有税收优惠和停车便利等好处,可以说是日本的“国民神车”。
比亚迪精准地看到了这一点,直接杀进了日本市场的核心地带。
更关键的是,目前日本的K-Car市场基本都是燃油车,纯电动的选择非常少,只有一个日产的Sakura表现还算可以。
比亚迪的负责人直接就说了,他们这款新车的电池技术比Sakura更好,充电更快,续航也更长,摆明了就是要来抢这块市场的。
这就像是高手过招,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直击对方的要害。
而且比亚迪的野心还不止于此,它在现场设置了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展台,意思很明显,它要把在中国成功的那一套“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完整地搬到日本去。
这也不是它一时兴起,就在不久前,比亚迪在巴西的工厂正式投产,连巴西总统都亲自出席,工厂门前的大路还被命名为“比亚迪路”。
从数据上看,比亚迪的海外业务正在飞速发展,2025年前九个月的海外销量就已经超过了70万辆,几乎是去年全年的两倍,在欧洲十几个国家的月销量也超过了一万辆。
这说明比亚迪的全球化布局已经不是零敲碎打,而是形成了多点支撑的稳固格局。
当然,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虽然比亚迪势头很猛,但要说它现在就能撼动日系车的全球地位,那还为时过早。
毕竟,丰田已经连续五年是全球汽车销量冠军了,尤其是在美国市场,日系三强的销量加起来比美国本土车企还要多。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系车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就一直稳定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这种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信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超越的。
但是,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堡垒,内部已经出现了裂痕。
最明显的裂痕,就出现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曾几何时,日系车在国内是何等风光,市场占有率最高时达到过24.1%,也就是说,马路上跑的每四辆车里就有一辆是日系车。
可到了2025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已经跌到了10.8%,连巅峰时期的一半都不到。
与此同时,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65%,单单一个比亚迪在中国的销量,就已经超过了所有日本品牌在中国的销量总和。
这个变化是惊人的。
自己最大的海外市场失守,直接导致了一些日系车企的财务状况恶化,比如本田的利润大幅下滑,日产甚至连续亏损,不得不宣布裁员和缩减工厂。
这种压力之下,他们也开始拼命自救,比如和中国的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智能驾驶系统,或者把更多的产品开发权力交给中国团队。
但总给人一种感觉,他们的这些动作更像是落后之后在拼命“补课”,而我们这边,已经是在不断探索和引领新的技术方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