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作为毛主席唯一活下来的儿子,毛岸青晚年的待遇具体如何?

发布日期:2025-11-24 22:35:25 点击次数:156

毛主席一共养育了10个孩子,不过由于那会儿战乱频繁、疾病肆虐,最终平安长大的只有两男两女,也就是说,能安然成长的几乎寥寥无几。

可惜的是,在抗美援朝的战火里,毛主席非常看重的儿子毛岸英也在敌人的炮火中牺牲了,主席身边只剩下毛岸青一个儿子,还有李敏和李讷两个女儿。

就算这样说吧,代表着毛主席血脉传承的毛岸青,也可以算是一生经历了不少苦难。

从小时候不断躲避国民党的追捕,到后来漂泊在上海的街头,再到罹患重度脑震荡,毛岸青的前半辈子真是历尽坎坷。

还算走运,毛岸青在37岁那年遇见了自己一生的挚爱邵华,两人一起走过了一段普通但充满幸福的日子。

毛岸青一路上遇到不少坎坷,作为毛主席的儿子,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后半辈子也过得起伏不定。

年少逃亡生涯

1927年8月7日,毛泽东以中央派出的代表身份赶赴湘赣交界处,指挥秋收起义,随后带领部队挺进井冈山,建立了工农红军的革命根据地。

在这时,毛主席的老婆杨开慧带着三个娃娃留在湖南长山,暗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秘密角逐。

不巧的是,杨开慧在1930年秋季被抓了起来。

杨开慧虽然宁死不屈,但最终还是惨遭敌人的屠刀。

没有父母照应的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只能到舅舅杨开智家里避难去了。

其实,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摸清了这三个孩子的藏身地点,迟迟没有行动,就是在等“放长线钓大鱼”的时机。

当杨开智发现住处四周都是敌人的眼线时,他急得直冒汗,真担心那些敌人若是一忙就会冲过来把三个孩子一网打尽。

到1931年初的时候,杨开智终于收到了那封救助信。

毛泽民,毛主席的弟弟,来信告诉杨开智嫂嫂已经牺牲,三个孩子在长沙白色恐怖的阴影下艰难藏身,毛泽民非常着急,立刻写信请她把孩子送到上海去生活。

就这样,三个兄弟开始了去上海的路途。

1931年春节前的一个清晨,三兄弟悄悄离开了长沙板仓,走了大约20公里,最终抵达了粤汉线的白水车站。

他们搭火车一路辗转,不久便到了汉口,然后又换乘开往上海的轮船。

因为路费不多,再加上得避开国民党的追捕,三兄弟就只好坐在最底层的统舱里。

正值严寒腊月,又逢下雪天,三孩子被冻得贴在一块,但为了不惹起军警和特务的注意,大家硬是没说一句话,也没人叫一声冷。

今年的除夕,三兄弟就这么在船上打发过去了。

等到春节一过,三人终于经过了一番波折,才顺利到达了上海。

他们没想到的是,一登上岸,才真正迎来了艰难的生活开始。

在上海,三个哥们遇见了叔叔毛泽民,还在周总理的亲自帮忙下,顺利进入我们党创立的大同幼稚园上学。

也不算久,幼稚园就被国民党给查出来了,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被抓走,孩子们因为没人看管,纷纷流落在街头。

毛岸青也是跟着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龙一块儿走上了流浪的路,那时候他可是才8岁,还小呢。

在上海流浪的那段日子,三个人就像《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似的,每天都睡在马路边、桥洞底下,还会翻垃圾堆找点吃的。

上海有个外白渡桥,毛岸青经常和哥哥一道帮别人推黄包车,混个点零花。

直到几个月之后,组织才慢慢联系上了毛岸青和他哥哥俩。

毛岸青用了个别名杨永寿,与哥哥一块住在一位叫黄慧英的地下党员家里。

这两兄弟跟着黄慧英一家生活,也有快三年多的时间了。

黄家原本就有四个孩子,虽然组织每个月会发20元生活费给黄慧英,有时候还会有一些补助,但这点钱根本养不活一家人。

没办法啊,她只能带着小孩们去帮别人洗衣服、扎纸花,毛岸青就跟哥哥一块在街上当报童。

有回,毛岸青卖完报回来,竟然发现收了几张假币,气得他直冒火。

原本饿了两顿肚子都叫疼,他一气之下就在电线杆上写了几个大字:“打倒洋人”。

正巧有个外国巡捕路过,看见这场景,毫不客气地给了他一个狠狠的耳光。

毛岸青当时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回去以后还闹了一场大病。

也许是身体上经历了创伤,也可能是被外国巡捕殴打留下了心理阴影,从那以后,他就变得神志不太清楚了。

毛岸青的两个兄弟在黄慧英家住了四年,虽然日子过得挺困难挺苦涩的,但终于熬过了那最难熬的时期。

远赴苏联

到了1936年的头几个月,上海的党组织又和党中央重新搭上线了。

那时候,上海地下党因为叛徒出卖,被敌人给破坏了,双方也很长时间没联系了,毛主席这边也不了解两个孩子的消息。

知道毛岸青兄弟两个还都平安无事后,毛主席就派了个特派员,把他们送到苏联去留学,这事就这样安排妥当。

那会儿,苏联这边说可以接收一些中国烈士的孤儿,以及红军领袖的子女,让他们到苏联去留学。

毛岸青兄弟俩毋庸置疑符合这个条件,于是毛主席就让他们不用来陕北,直接去苏联就行了。

1936年6月,毛岸青和哥哥从上海启程,经过一个月的海上航行,抵达法国,随后又辗转多地,最后到达苏联,开始在共产国际儿童院的生活。

等到到了苏联,兄弟二人经历了好多年,终于有机会和父亲毛泽东直接取得联系啦。

兄弟两个早早就失去了母亲和弟弟,把所有的挂念都寄托在了父亲身上。

他们每天都不停地给主席写信,把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都报告得清清楚楚。

毛主席也经常在繁忙中抽空给他们写家书,鼓励两个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回家报效国家。

毛岸青这两个兄弟在国际学校里一路拼搏,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对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格外珍惜。

他们兢兢业业,用功刻苦,学习劲头十足,每次考试总是排名靠前,兄弟俩还都曾跳级过。

毛主席看到两个儿子的成长情况,心里非常高兴。当他第一次收到他们从苏联寄来的照片时,忍不住反复端详,手里拿着照片左看右看,没在意自己还在生病的身体,在屋里屋外不停地走动。

主席左看看、右看看,心头对那两个差不多10年前的亲生骨肉的挂念,顿时涌上心头,难以抑制。

盯着照片上那两个人,既像陌生人,又有点熟悉,毛主席的心里顿时五味杂陈、涌起许多情感。

毛主席心里很明白两兄弟一路走过的艰辛,也摆脱不了那些深藏心底的愧疚。

特别是毛岸青,那曾经挨过毒打、留下伤痛的人,主席心里满是难以言喻的心疼和同情。

幸好,到了苏联以后,这两个人终于摆脱了过去那苦难的日子。

1946年1月,毛岸英率先回国贡献力量,毛岸青则考上东方大学继续学习,次年毕业后又回到了父亲身边。

当毛岸青回来时,国内的局势基本确定了,“蒋家王朝”也快到崩溃的边缘了。

眼看国家快统一了,一家人时隔多年终于又聚在一起,毛岸青心里可高兴坏了,那些困扰他多年的精神问题也有了不少缓解。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岸青靠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流利正宗的俄语,加入了中央宣传部负责翻译的工作。

一年多的时间里,毛岸青翻译了五六本关于马克思主义和斯大林的著作,逐渐成为宣传部的重要骨干人物。

虽然在事业上一路顺畅,但他在感情方面一直没能如愿。

此刻的毛岸青差不多快三十岁了,可一直没找着合适的对象,毛主席也为这事儿挺担心。

他给儿子出主意,说:“你要找对象的时候,别说我是你爸,只说在中宣部干活,这样不是挺合适嘛。别把要求弄得太高,能力强的不一定看得上你,我建议你找个工人或者农民出身的姑娘,也挺不错的。”

爸爸的一番话,让毛岸青心里挺受触动,感觉挺有道理的。

还没来得及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奋戳一把,朝鲜战场上传来的一条噩耗就彻底击碎了他的心——毛岸英牺牲了。

平淡如水的后半生

母亲早逝,弟弟不幸夭折,父亲又常年不在身边,毛岸英在毛岸青心中的位置,那是不用多说啦。

他们俩从七八岁就一块儿背井离乡,跑到上海,后来又到苏联四处漂泊。

毛岸青眼中的哥哥,既像父亲,又像兄长,还像朋友一样。

没有哥哥在身边,毛岸青就少了那个可以倾诉心事、互相支持的依靠。

他如果精神上受到刺激,就会很快倒下,身体也跟着吃不消了。

毛主席建议他换个生活环境,于是毛岸青又返回苏联休养养病去了。

这是他第二次跑到外国去,这次跟上次不一样呀,这次他身子很不舒服,身边也没有哥哥陪着,就一个人孤零零地走。

1955年,毛岸英的老婆刘思齐去了莫斯科大学继续学习,特意来看看心情有些郁闷的毛岸青。

他在外漂泊这么些年,总算渐渐走出了兄长离去留给的伤痛,好似心头的伤口慢慢愈合了一样。

他表达了想要回国的念头,刘思齐就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

后来,周总理和驻苏大使馆安排好了,毛岸青就回到辽宁大连,继续养病。

没多久,毛主席就赶到大连,去看望儿子。

这会儿毛岸青的情况已经明显改善,父子俩聊了许久,期间还又提到过毛岸青的婚事。

看到儿子犹豫不决,主席便试探着问了句:“你嫂子的妹妹怎么说?”

毛主席指的正是刘思齐的妹妹邵华,说到底,毛岸青也早就和她认识了。

当刘思齐嫁给毛岸英的时候,邵华还只是个绑着羊角辫、十几岁的小姑娘,经常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到中南海玩。

岁月流转,邵华早已脱去了稚嫩的模样,变成了一个高挑美丽的姑娘,目前在北京大学读书。

其实,毛岸青早就喜欢邵华了,可因为一直在外养病,没能找机会把心意告诉那个心仪的女孩子。

这次父亲一开口,毛岸青感觉自己藏在心底好久的那个秘密终于露出了阳光。

从那时起,毛岸青和邵华便展开了书信交流。

两人之间互相倾诉心声,探讨人生百态,也一起回忆友情,增进感情。

不知不觉间,两颗炙热的心已经跳得那么贴近。

靠着爱情的滋养,毛岸青的身体也很快好了起来,他主动提出离开疗养院,投身到那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了。

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37岁的毛岸青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老毛心里那块石头也算是彻底放下了。

经历了前半生的种种磨难,毛岸青从这一年起,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新阶段。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的日子和工作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

他依然从事翻译事业,还出版了不少纪念父母的书籍。

有空的时候,毛岸青会和邵华一道去支持贫困地区的建设,走访革命老区,帮助那些失学的孩子,还创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虽然工作平平,但毛岸青一直用自己所有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出一份力。

要说的挺关键的,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不管是在退休之前还是之后,待遇上都没享受到什么特殊优待。

在军事科学院做研究的时候,毛岸青拿的是研究员的薪酬。

他在中宣部工作的时候,拿的也就只是一般翻译人员的工资而已。

唯一的一次是在医疗方面,毛岸青破天荒地得到了副总理那级别的特殊照料。

由于年少时脑伤留下的后遗症太厉害,加上晚年又得了严重的心脏病,一般医院根本没法治,政府这才把他送到解放军301医院进行救治。

除此之外,毛岸青也没有享受到任何特殊的关照。

而到了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最终还是因心脏病去了,告别了这个世界。

到第二年的六月份,邵华也因乳腺癌转移,跟着丈夫一块走了。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和儿媳,二人经历了接近半个世纪平凡如水的日子后,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结语

毛岸青是幸运的,他是毛主席10个儿女中幸存下来的三人之一,更是主席唯一的儿子。

毛岸青又是不幸的,早年间的颠沛流离给他带来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打击,并留下一辈子的后遗症。

好在进入人生后半程之后,毛岸青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所爱。

尽管未能继承毛主席的衣钵,但毛岸青找到了自己热爱的生活方式。

想必毛主席在天之灵看到儿子后半生平淡如水却又幸福充实的生活,也足以感到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