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为什么30%的人对反诈宣传没感觉?5个扎心真相

发布日期:2025-07-30 10:30:14 点击次数:95

你以为的“与我无关” ,正是骗子最爱的“猎物心态”

大数据揭露的残酷现实

调查显示:

10%的人会认真看反诈内容;

60%的人认为“自己不会被骗”;

30%的人觉得“诈骗离我很远”。

但真相是:2023-2024年电信诈骗受骗者中,83%曾自信“绝不会上当”!

为什么会有人抗拒反诈宣传?

一、“侥幸心理”作祟

内心独白:“被骗的人都是因为贪和傻,我这么聪明/穷,骗子看不上”

事实:2024年高学历受害者占比超40%,学生群体成新目标

二、“信息量过多”麻木

现状:每天各种群收到N条反诈信息和短信,社区喇叭还在循环播放

结果:有时候看看“兼职广告”“点陌生链接🔗”,就会接受蜀黍反诈宣传,“左耳听、右耳出”。

三、“损失厌恶”缺失

行为经济学:人更关注眼前利益(比如:打游戏、刷短视频的快感)

无感:而非未来可能的风险

四、“权威抵触”情绪

典型表现:“警察经常下社区来公司、出租房、社区、路上做宣传,都听麻木了”

认知不足:手机上没用的软件很多,偏偏觉得是“国家反诈APP占用内存”

五、“社交沉默”效应

大数据显示:70%受害者被骗后选择隐瞒,觉得报警也要不回钱

恶性循环:身边人缺乏真实案例警示

如何突破"防诈麻木症"?

✅ 用案例代替说教

真实案例来源:厦门市反诈骗中心

厦门郭阿婆听信网络“算命大师”预言,“大师”让她“花钱消灾”,教她用旧衣服包裹现金,邮寄过去,快递员到场取件觉得不对劲,衣服鼓鼓的,证得老人同意后打开后发现有万元现金!见老人一副迷糊样子,随即报警。在民警到场核实后,才知道郭阿姨遭遇了电诈,幸好发现及时保住了钱财。

✅ 用技术弥补人性

给父母手机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设置陌生电话拦截、设置转账延迟到账)

✅ 用共情替代指责

不对受骗者说“你怎么这么傻”!改说“骗子太专业,我们一起注意防范”

致所有反诈同行工作者

我们发的每一条反诈宣传,就像往沙漠倒一杯水!

但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浇灌出防诈的绿洲!

现在能做的改变

1️⃣ 转发真实案例(带详细内容的)

2️⃣ 家庭防诈演练(模拟电诈测试)

3️⃣ 拒绝冷漠(看到亲友疑似遭遇诈骗,应立即干预劝阻)

✨希望每多一个认真看反诈的人

就少一个坐在派出所伤心的受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