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23 名英模个人闪耀时,雷锋、王杰、刘英俊却为何黯淡?
发布日期:2025-10-25 17:07:13 点击次数:172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人民解放军涌现出众多杰出典范,其中包括35个获国防部表彰的英模集体和23位英模个人荣获殊荣。关于这35个英模单位,已在2010年第6期本刊中予以介绍。接下来,本文将重点介绍这23位英模个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23位英模个人名单中并未出现雷锋、王杰、刘英俊的名字,那么这是出于何种原因呢?
国防英模称号授予规定
我军历来对英雄模范人物给予嘉奖,但在革命战争时期,对于奖励的权限与种类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自建国以来,我军着手进行正规化建设,对有功之臣实施奖励的原则、方式、种类及权限逐步得到完善与统一。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首次会议上,作出决议增设国防部,该部门作为国务院的军事分支。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亦成立了全新的军事委员会。国防部作为军委对外展示的窗口。军委作出的各项决策,若需国务院审批或以行政名义发布,则由国防部长亲自签署。
在颁布的首部宪法文本中,第31条明确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所拥有的职权,其中第14款具体阐述了:“负责规定与决定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的授予。”而第40条则列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责之一,即“负责授予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
1955年3月,空军于北京举办了首届英雄模范功臣代表会议,其中3人荣获“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8人则被授予“二级模范”称号。然而,这一授称之举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到了同年4月,国防部针对此事发布了专门的《关于授予英雄称号的规定》,其中明确指出:“英雄称号乃我国最高荣誉的象征,唯有国家才有权制定与决定其授予。我国宪法对此已有明确规定。然而,目前部分部队仍沿袭旧有的立功条例,自行批准授予有功人员英雄称号,此行为与我国宪法规定相悖。为此,特此规定,各兵种、军种部队今后均不得擅自批准授予英雄称号。若对于功勋卓著者需授予英雄称号,必须经过各级党委的讨论与审查,并上报国防部。随后,国防部将向国务院提出申请,国务院再转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批,最终由主席进行授予。全军务必遵照此规定执行。”
同年5月5日,总政治部发布了一则关于空军授予荣誉称号问题的通报。通报中指出,以空军首长名义授予21人“二级战斗英雄”或“二级模范”等称号,实属错误行为。此举不仅违背了宪法的相关规定,亦与军队集中统一的原则相悖。在《通报》中,总政治部还进行了自我检讨,并宣布1951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功条例草案》予以废止。同时,要求全军各部队汲取此次教训,今后严禁擅自批准授予荣誉称号。
1963年9月,总政治部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时立功条例(草案)》,其中第7条明确规定,对于在战斗中作出显著贡献的个人或集体,或在其他领域展现出卓越才能,且曾获得一等功一次或以上的英雄人物,若在全军范围内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将授予英雄(模范)称号。在第9条关于批准权限的规定中,特别强调:“授予个人英雄(模范)称号,须由国防部审批。”
1964年2月1日,国防部颁布了我军历史上的第10部《纪律条令》。在该条令中,首次将“授予荣誉称号”纳入奖励体系,并将其定为最高荣誉等级。同时,明确指出“授予全军性个人及单位荣誉称号的权限,归国防部所有”。
1965年7月20日,中央军委在第248次办公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奖励工作的几项规定》,对授予荣誉称号的个人事迹、申报程序及奖励条件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范。会议同意,军区、军种、兵种亦有权授予荣誉称号,并强调必须持严肃审慎的态度。具体而言,呈报国防部授予英雄、模范荣誉称号的个人,需在全军范围内具备榜样作用,其评选过程需由军区、军种、兵种及相应单位的党委共同审议通过,并整理详尽的材料,提交总政治部审核,再由军委最终讨论并作出决定。对于军区、军种、兵种内部授予的英雄、模范荣誉称号,同样要求在各自范围内起到标杆作用,同时严格把控。目前,军队暂不具备授予英雄、模范称号的权限。获得英雄、模范荣誉称号的个人,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思想基础,事迹显著,且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获得群众的广泛拥护。申报单位对个人事迹的调查必须认真细致,确保核实无误,名副其实。此外,规定今后原则上不再以英雄、模范个人的名字来命名单位。
自1966年5月“文革”拉开序幕以来,中央军委的日常运作相继由中央军委办公会议以及中央军委办事组接手,对外正式以“中央军委”的名义行文,而“国防部”的名称则不再出现,导致国防部的职能相应削弱。至1967年,全军范围内个人与单位的荣誉称号授予权直接归属于中央军委。由此,六十年代期间,国防部所颁发给我的军中英模个人及单位的荣誉称号,不仅是最高的荣誉奖励,更堪称空前绝后。
国防部光荣颁发荣誉称号予23位英勇模范个人(依国防部颁布命令的顺序排列)。
1963年授予11人荣誉称号。
“被誉为‘战斗英雄’的罗光燮,来自四川乐至,是新疆军区陆军第4师10团工兵连1排的一名英勇战士。自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11月18日,他所在的工兵排接到命令,负责清除西段第16号据点。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遭遇印军炮火的猛烈袭击,伤亡情况持续恶化,两名战士在排雷时不幸受伤。面对生死考验,罗光燮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紧握爆破筒,勇闯雷区。他成功穿越了两道炮火封锁线,却不慎触发地雷,左脚被炸断,陷入昏迷,爆破筒也滚落山涧。苏醒后,尽管印军的炮火依旧猛烈,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他在无法站立且没有任何排雷工具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向前滚动,不断引爆地雷,直至英勇牺牲,年仅21岁。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新疆军区为他追记一等功。1963年3月9日,国防部正式追授罗光燮‘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罗光燮
2. “战斗英雄”——王忠殿,河南焦作之子,新疆军区陆军第4师11团9连连长。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西段,面对印军第8号据点的顽强抵抗,我军多次爆破均未成功,部队的前进遭遇阻碍。王忠殿主动请缨,三次勇闯敌堡进行爆破,前两次均遭敌推拒。然而,在第三次尝试时,面对敌人再次推出的企图,他毅然决然以自己的身体紧贴敌堡,与之同归于尽。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新疆军区也追记其一等功。1963年3月9日,国防部追授王忠殿“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王忠殿
3. “战斗英雄”司马义•买买提,出生于新疆英吉沙县,是一位维吾尔族同胞,同时也是中共预备党员,担任新疆军区骑兵第3团机枪连班长。1962年10月27日的拂晓时分,在参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西段的羌山口战斗中,他与战友们乘坐的车辆在执行任务途中,不幸遭遇印军的伏击。汽车轮胎被击中损坏,驾驶员遭受重伤,他们被迫暴露在距离印军仅50米的开阔地带。在危急关头,司马义•买买提挺身而出,英勇还击,成功将印军的火力吸引至自己一方,从而迅速扭转了部队的被动局面,并最终全歼了那股伏击的印军。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身负两处弹伤,却依然顽强地坚持战斗,直至英勇牺牲。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新疆军区为他追记一等功。1963年3月9日,国防部追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司马义·买提
4、被誉为“爱兵模范”的张代荣,源自四川广安,于1950年加入党组织,担任新疆军区陆军第4师11团7连连级副指导员。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西段激战中,张代荣率领7连奋勇冲锋。当部队抵达一片开阔地带时,战士常学广不幸右腿被印军炮弹炸伤,鲜血直流。张代荣不顾个人安危,迅速上前为他进行包扎。就在这时,敌人又一颗炮弹袭来,张代荣毅然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常学广,一声巨响后,常学广得以幸存,而张代荣却不幸牺牲在血泊之中。新疆军区为他追记一等功。1963年3月9日,国防部追授他“爱兵模范”的崇高称号。
◆张代荣
5. “战斗英雄”吴元明,四川江津之子,1962年3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步兵第2团3连连长。1962年,印军在边境地区频繁发起挑衅。9月,吴元明与战友们坚守在择绕桥桥西的哨位,与印军武装力量展开对峙。他坚定地执行边防政策,面对敌人的刺刀、机枪和手榴弹,临危不惧,大义凛然。9月20日晚,印军的挑衅行为升级,连续投掷18颗手榴弹至我方工事,均被勇敢地拾起并扔回印军阵地,造成爆炸。在被迫自卫还击后,吴元明带伤坚持战斗,成功炸毁一个地堡,挫败了敌人炸毁桥梁的阴谋。西藏军区授予他一等功。1963年3月9日,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此后,吴元明担任山南军分区副政委。
◆ 吴元明
6、“战斗英雄”张映鑫,四川泸县人氏,隶属于西藏军区藏字419部队步兵第154团9连1排2班,担任副班长之职。1962年10月20日,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东段,沙则战役中,他英勇率领突击队成功攻占四个地堡。正当部队准备进攻第五个地堡之际,第四个地堡的火力点突然复活,全排战士陷入了前后受敌的险境。张映鑫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向第四个地堡,敌军试图将其反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毅然跃身扑向枪眼,用双腿堵住了射击孔,勇猛地消灭了堡内的印军,但自己也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成为我军历史上的又一位黄继光式英雄。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1963年3月9日,国防部追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张映鑫
7、“战斗英雄”——肖明生,四川大足籍,系西藏军区昌都军分区步兵第153团5连炮兵排的一员。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当部队圆满完成使命,踏上了归途,穿越崇山峻岭之际,肖明生为了确保战友和民工的安全通行,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面对高耸入云的山峰和厚重的积雪,以及饥饿和疲惫的折磨,他身先士卒,在队伍前方挥锹破雪,开辟出一条生命之路。工具匮乏,他徒手挖掘,手指被割伤七处,双脚因严寒而肿胀,多次陷入昏迷。就在此时,一声巨响,突如其来的雪崩爆发,幸运的是,他得以幸免于难。在刚刚被救醒后,他立刻重返战场,继续为开路而奋斗,却不幸再次遭遇雪崩,被卷入山脚下的湖泊,英勇牺牲,被后人尊称为“雪山开路英雄”。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为他追记一等功。1963年3月9日,国防部追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肖明生
8、“战斗英雄”陈代富,四川安岳籍,196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服役于成都军区陆军第54军130师390团5连。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瓦弄战役期间,部队进攻瓦弄西北侧的32号高地时,遭遇印军一个火力强劲的地堡猛烈阻击。陈代富机智地逼近地堡,投掷手榴弹,却不幸被堡内印军反弹回来,导致其腿部和臂部受伤。尽管痛苦不堪,他依然咬紧牙关,艰难地爬上地堡,抠开覆盖土层,将爆破筒插入。面对印军的全力抵抗,他毅然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爆破筒,在爆炸的瞬间敏捷地滚开,成功摧毁了阻碍部队前进的火力点,为夺取高地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活着的黄继光”。战后,陈代富荣立一等功。1963年4月23日,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陈代富
9、“战斗英雄”周天喜,四川安岳人士,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成都军区陆军第54军130师389团7连3排排长。自入伍以来,他表现卓越,荣立三等功四次。1962年11月,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东段瓦弄地区的80高地战斗中,周天喜率领全排英勇奋战,接连摧毁印军两个地堡群,成功夺回高地,为部队的反攻提供了有利条件。即便在两次负伤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指挥战斗,直至不幸喉部中弹,英勇牺牲。战后,部队党委追授他一等功,其所在排亦荣获集体二等功。1963年4月23日,国防部追认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周天喜
10、“战斗英雄”庞国兴,陕西子洲人士,196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兰州军区陆军第55师163团9连副班长。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西山口至邦迪拉的战斗中,庞国兴在追击过程中与连队主力失联,途中与三名战士相遇,随即自发组成了战斗小组,并担任组长。他们深入敌后7.5公里,展现了无畏的孤胆作战精神,英勇机智地打击印军。小组接连攻占两处炮兵阵地,击毙敌人7名,缴获88毫米加榴炮7门、汽车2辆、电台4部及其他作战物资一批,而自身无一伤亡。战后,庞国兴荣立一等功。1963年8月26日,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庞国兴此后担任排长、副连长等职务,1965年9月,在执行军事训练任务中因公英勇牺牲。
11. 享有“空军战斗英雄”美誉的岳振华,河北望都籍,于194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45年8月投身军旅,担任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第3训练基地第2营营长。自1959年4月起,岳振华率领全营南征北战,灵活机动,设伏待敌,累计击落敌机三架,树立了全球防空史上以地空导弹击落高空侦察机的典范。在战斗中,他准确判断敌情,指挥决策坚定果断,处理情况机敏灵活,对战斗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1963年12月26日,国防部正式授予岳振华“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岳振华四次获得晋升军衔的表彰,成为我军历史上罕见的“大校营长”,并荣幸地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所指挥的导弹第2营,亦于1964年6月荣获“英雄营”称号。此后,岳振华先后担任空军司令部第二高射炮兵部部长、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和顾问等职务。
◆岳振华
1964年授予6人荣誉称号。
12. 被誉为“爱民模范”的谢臣,河北易县人士,回族,是北京军区陆军第69军28师82团3营炮兵连5班的战士。1963年8月8日,河北易县遭遇山洪暴发,谢臣毅然随部队投入抗洪抢险工作。面对汹涌的激流,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成功救起了一名落水妇女。当他听到另一名落水儿童呼救时,尽管身心疲惫,他依然奋力游向激流,成功救出了儿童。然而,由于体力耗尽,他被巨浪吞噬,英勇牺牲。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1964年1月22日,国防部追授谢臣“爱民模范”称号,1月29日,其生前所在班被命名为“谢臣班”。
◆谢臣
13. 被誉为“爱民模范”的赵尔春,浙江临安人士,是海军温州水警区通信站电话守机班的战士。1963年12月27日夜晚,温州市上岸街突发火灾,赵尔春毫不犹豫地奔赴火场,勇敢地冲入熊熊烈火中抢救物资,却不幸被倒塌的屋顶击中,身受重伤。尽管经全力抢救,但不幸于1964年1月3日英勇牺牲,年仅22岁。海军政治部为他追授“模范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同年3月23日,国防部进一步追授赵尔春“爱民模范”的荣誉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的班命名为“赵尔春班”。
14、“人民爱戴的楷模”——金遗华,来自黑龙江阿城的朝鲜族,于196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沈阳军区陆军第23军67师侦察连4班的班长。1964年3月11日夜间,驻地牡丹江市的搪瓷厂突发火灾,金遗华在接到消息后,立即率领全班同志赶往现场。在浓烟和烈火中,他三次挺身而出,英勇抢救国家财产。当屋顶即将坍塌之际,他毅然将一名工人推出,自己却壮烈牺牲。为此,23军党委于4月5日追记他一等功。同年6月1日,国防部追授金遗华“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的班命名为“金遗华班”。
15、被誉为“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施加伟,系云南南涧人士,曾担任昆明军区陆军第13军通信营无线电连3台台长。1964年1月31日,他在协助驻地生产队修缮牛圈时,面对突发墙倒屋塌的险境,毫不畏惧,挺身而出,成功救出被困群众,却不幸英勇牺牲。部队党委为表彰其英勇事迹,追认施加伟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3月16日,昆明军区授予他“雷锋式战士”的光荣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的电台命名为“施加伟台”。同年6月1日,国防部亦追授施加伟“劳动人民的好儿子”的荣誉称号。
16、“模范战士”——王永才,山西屯留籍,曾任济南军区陆军第68军203师607团特务连有线电1班的战士。1964年2月1日,尽管身患疾病,王永才仍毅然随部队奔赴安徽寿县,参与抗洪抢险。在激流中,他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试图堵住决口。不幸的是,他被折断的木桩击中胸部,随后被洪水吞噬,英勇牺牲。为表彰其英勇无畏的精神,部队党委追认王永才为中共党员,并追记二等功。同年6月6日,国防部追授王永才“模范战士”荣誉称号,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其生前所在的班为“王永才班”。
17、“爱民楷模”——孙忠杰,辽宁丹东籍,曾任沈阳军区陆军第16军32师95团3营机枪连5班副班长。自入伍以来,他屡获殊荣,共获奖项四次,荣膺“特等射手”和“五好战士”称号。1964年6月21日的午后,辽宁省开原县驻地的部队附近,一名少年在池中沐浴时不幸被菱角秧藤缠住,命悬一线。孙忠杰闻声疾驰至现场,尽管他本人因小肠疝气和阑尾炎曾两次手术,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但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深水,成功救出少年,却因英勇牺牲而永逝。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同年10月8日,国防部追授孙忠杰“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
1965年授予3人荣誉称号。
18、“爱民楷模”——普布扎西,生于西藏拉孜县,一位藏族同胞。自1961年10月入党以来,他一直在西藏军区日喀则军分区独立营2连担任战士。这位从农奴翻身而来的战士,在军旅生涯中始终积极进取,曾两次荣获三等功。1964年1月20日的夜晚,普布扎西不顾个人安危,攀爬至甲拉山区的险峻怪石峰,只为寻找牧民丢失的5只羊。他成功将羊救出,但在下山途中,突如其来的大风让他不慎踩上被尘沙覆盖的冰块,导致滑倒,坠入百米深的冰川,英勇牺牲。为了表彰他忠于人民、勇攀险阻的革命精神,1965年2月8日,国防部追赠给他“爱民楷模”的光荣称号。
19、“战斗英雄”舒积成,来自四川合川,195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海军航空兵第4师10团1大队副大队长。在国土防空作战中,他英勇无畏、智勇双全,技术高超,擅长近战,为保卫国家安全建立了赫赫战功。1958年2月18日,在长机的默契配合下,作为僚机的舒积成在山东半岛上空成功击落一架国民党军美制RB-57型侦察机,开创了世界空战史上同温层作战的纪录。1965年3月31日,他在海南岛上空击落一架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海军为此授予他一等功。1965年4月3日,国防部正式授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舒积成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海军部队涌现出的首位“战斗英雄”。同年8月21日,他再次在海南岛上空击落一架美国军用无人侦察机,再次荣获一等功。此后,舒积成历任海航4师副师长、海军航空学校顾问、海军驻重庆地区军代处顾问。
◆舒积成
20、被誉为“爱民模范”的哈德尔•艾孜木,是新疆伽师县的维吾尔族人士,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新疆公安总队巴楚县中队队长。1965年7月27日,在巴楚县古海子水库的防洪抗洪斗争中,他临危不惧,毅然跃入汹涌的激流,成功救出两名落水的维吾尔族同胞,却不幸被洪水夺去了生命。追悼会结束后,公安部队领导机关为他追记一等功。同年12月29日,国防部追授他“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
1966年授予3人荣誉称号。
21、“战斗英雄”麦贤得,广东饶平籍,身为海军护卫艇第41大队4中队611艇的轮机兵。在1965年8月6日,麦贤得于福建东山岛附近海域的激战中,不幸被弹片击中前额,导致脑组织外溢,陷入昏迷。即便如此,他在苏醒后依旧坚守岗位,一丝不苟地检修机器,确保轮机正常运作,顽强地坚持战斗长达三个多小时,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战后,部队党委批准他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他的英勇事迹被编纂成长篇通讯《钢铁战士麦贤得》,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强烈反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亲切接见或探访这位英勇的水兵。1966年2月23日,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共青团中央亦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的称号。麦贤得后来担任海军广州保障基地副司令员,荣膺大校军衔,于2007年光荣退休。
◆麦贤得
22、被誉为“铁道兵硬骨头战士”的张春玉,河北石家庄人士,于196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铁道兵第3师13团16连副班长。1965年6月30日凌晨,负责施工任务的嫩林线朝阳山一号隧道遭遇突发塌方事故。面对危难,张春玉毫无畏惧,挺身而出,与战友们一同勇敢地抢救受伤的同志。在紧张救援过程中,他不幸被一块重达万斤的巨石压住,长达2小时40分钟,导致严重伤残。在治疗和康复期间,他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展现了无比顽强的意志。1966年3月,铁道兵为他记一等功。同年9月19日,国防部授予他“铁道兵硬骨头战士”荣誉称号。张春玉之后担任铁道兵3师医院副政委一职。
◆张春玉
23、“爱兵楷模”——王裕昌,山东即墨籍人士,1955年10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空军高炮第5师司令部管理科管理员。1965年5月30日,王裕昌率队组织师直机关战士及职工进行手榴弹实弹训练。在一名战士不慎将手榴弹甩向后方、危及他人生命安全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扑向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为守护战友,王裕昌身受重伤,留下了严重残疾,被誉为“活着的王杰”。在此之前,他已四次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成功抢救遇险战友。1966年12月11日,国防部授予王裕昌“爱兵模范”荣誉称号。1969年1月,因伤口感染复发,王裕昌不幸离世。
为何雷锋、王杰等英模未能获得国防部的荣誉表彰?
毛泽东于1963年3月亲笔题词:“学习雷锋同志精神。”
雷锋、王杰与刘英俊未曾获得荣誉称号的原因,或许在于他们所散发的光芒超越了国防部所表彰的23位英模。他们不仅是那个时代熠熠生辉的明星,更是总政治部倡导全军学习的典范人物。雷锋尤为著名,他的事迹家喻户晓,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楷模,享誉国内外,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战士之一。在2009年,雷锋与王杰、刘英俊一同入选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榜单。
◆王杰
深入剖析可知,雷锋于1962年8月不幸以身殉职之际,当时的纪律条令(第九部)尚无关于授予个人荣誉称号的具体规定与条件。然而,他荣幸地得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赞誉,这一“嘉奖”无疑是无上的荣誉,其价值远胜于任何荣誉称号。至于王杰的牺牲,起初被误判为事故,尽管经过多次调查核实,但客观上对申报荣誉称号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尽管雷锋和王杰个人未曾被国防部授予荣誉称号,但他们生前所在的班级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亦可视作同等的荣誉。加之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亦为其题词,更增添了一份无上的荣光。
◆刘英俊
刘英俊在生前未曾被培养为典型,也非先进分子,更未因立功而获奖。然而,在英勇拦截惊马、勇救儿童并壮烈牺牲之后,当地民众深受感动,纷纷向报社及部队领导反映此事,强烈呼吁为他立功并予以宣传。与此同时,在刘英俊牺牲的前两年,陆军第23军便已涌现出一位荣获国防部荣誉称号的“爱民模范”——金遗华(隶属于67师侦察连)。若再对刘英俊(亦属67师200团)予以相同称号,鉴于两人事迹类型相似(均为救民牺牲),时间相近(相隔仅两年),且范围集中(均属67师),此举似乎与国防部对授称的“从严控制”原则不符。1966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人民的好儿子”的社论,这相当于为刘英俊授予了一种非正式的荣誉称号,从而使他声名远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