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签“大协议”,欧盟不高兴,要求中国给同样待遇
发布日期:2025-11-23 03:30:35 点击次数:87
欧盟急到拍桌子,原来中美背地里把稀土分完了。
釜山那间会议室没装直播,特朗普进门先冲中方团长咧嘴一笑,俩人谁都没搭理门口蹲点的欧盟观察员。三小时后,美方拿到一张稀土优先供应清单,半导体用的高纯度钕铁硼排在第一行,旁边小字写着“量价同步锁五年”。我在现场的朋友说,特朗普攥着那张纸像捡到红包,出门就冲镜头晃:“美国工厂不怕再断粮。”话音落地,布鲁塞尔连夜开灯,贸易委员瓦尔迪斯把咖啡当酒灌,盯着屏幕骂:“怎么又不带我玩。”
第二天欧盟发声明,一句“关注”绕来绕去,其实就是“我也要”。可他们要得太晚,过去三年跟着美国加关税、限投资,现在想回头拿货,库存早被美方先订走。更尴尬的是,荷兰政府同一天宣布接管安世半导体,直接伸手进中企口袋,理由还是老掉牙的“安全”。中方反手就把安世列入“不可靠”名单,稀土配额跟着砍,欧洲芯片厂立刻收到上游预警:明年磁材可能涨三成。欧盟一边想多拿料,一边继续卡中企,算盘珠子崩得满地都是。
有人替欧洲算账,一辆新能源车平均要用三公斤稀土永磁,如果原料涨三成,单车成本就抬一百五十欧元。卖车的是德国,买单的却是消费者,工会先跳出来喊“别拿我们当韭菜”。法国那边更慌,离岸风电涡轮机全靠中国磁钢,要是供货慢半年,绿电目标就得往后拖,马克龙明年选举的环保口号直接破功。于是欧盟一面喊“对等”,一面内部抢料,德国 France 意大利各写各的小纸条托人找中方,场面像团购群拼单。
中方没急着回,商务部只淡淡一句:先把安世的事说清楚。潜台词谁都听得懂,想拿优惠得先赔礼,把之前的小动作收回去。美方倒轻松,特朗普回国就把协议塞进竞选简报,对农民说“中国多买大豆”,对工厂说“磁材不断供”,左右逢源。欧盟没这张纸,只能把旧制裁名单再翻一遍,看谁能先放一马换点料,结果发现自己手里的牌越来越少。
稀土只是导火索,真正的雷藏在绿色补贴里。美国拿到稳定供货后,立刻更新《通胀削减法》,把电动车税收抵免门槛再抬,规定电池用非中国料也能享受,但中方锁价稀土让美国工厂成本更低,变相帮美方把欧洲电池厂挤出去。欧洲企业一算,同样一辆车,在美国装能比在欧洲装少一千美元成本,产能又要跨洋搬家。搬走的还有就业,德国工会连夜算模型,如果本土少装十万辆,直接失业的就是上下游三万人。数字甩到欧盟桌面,委员们面面相觑,才发现“跟班”不是长久饭票。
更让他们睡不着的是,中国没有把门全关死。商务部报告写得直白:愿意谈,但得看诚意。这话像深夜发的朋友圈,谁都能看见,就是不给点赞。欧盟想学大张旗鼓访华,又怕内部喊“软弱”,只能让官员先放风“正在技术层面沟通”,说得像偷偷相亲。一边沟通,一边继续调查中国光伏企业,这种左右互搏把中方谈判代表也看愣,私下吐槽“他们是不是忘了聊天记录会被截图”。
时间拖得越久,价格抬得越高。现货市场氧化镨钕一周跳涨百分之八,欧洲贸易商打电话吵成一片,有库存的坐地起价,没库存的连夜飞往江西蹲矿。老外拎着行李箱在矿区拍照,被工人当成微商,场面又心酸又好笑。反观美国,因为签了长协,现货涨跌跟他没关系,工厂老板安心扩产,股市给的估值也水涨船高。欧洲这才体会到,早一步和晚一步,中间隔的是真金白银。
政治账更难算。欧盟27国各有各的小九九,波兰怕安全,德国怕失业,法国怕选举,三种怕混在一起,就是一张写不出字的A4纸。对华政策要全体点头,只要有一国反对就黄,于是“战略自主”喊得震天响,真到签字就鸦雀无声。美国见状干脆不拖,特朗普虽然下台风险大,但先落袋为安,协议写得很细,违约罚金都标好,不给换届留空子。欧盟想学,发现轮值主席国再过俩月就换人,新主席要不要认旧提案都说不准,谁敢拍胸脯。
眼看年底将至,新能源车补贴窗口又要关,欧洲厂商急得把电池库存当期货卖,下单前先得问“稀土价锁没锁”,销售笑称卖车像卖海鲜,每天一个价。消费者也被吓住,4S店门口观望的人越来越多,销量下滑又逼车企降价,利润被两边挤压,欧洲总部只能给供应商写信,让大家“共克时艰”,其实就是砍价。砍价砍到中国企业,中方回复干脆:拿技术来换。欧洲手里剩下的只有老牌工艺和专利,真交出去心有不甘,不交就继续被原料卡脖子,左右都是割肉。
割得最快的是荷兰,安世被接管后,中国直接停掉相关技术授权,欧洲射频芯片厂发现自家设计图一夜之间变废纸,急忙找替代方案,发现绕开中方专利得重做三代研发,时间成本四年起步。CEO们把报表摔桌上,才发现“安全”二字比稀土还贵。消息传回布鲁塞尔,贸易委员办公室灯亮到三点,文件改来改去,核心只有一句:能不能先道歉再谈优惠。可政府道歉要议会投票,投票就要公开辩论,一公开又怕被美国媒体抓小辫子,说欧盟对华低头,循环一圈又回到原地。
原地打转的时候,中国稀土出口许可证悄悄更新,美方企业优先级别被标成A,欧洲新申请的大部分排在C,肉眼可见的落差。海关数据不撒谎,十月份中国对美国稀土出货量同比增三成,对欧盟却降了一成,数字冷冰冰,却像热辣耳光。欧盟内部会议纪要流出,有官员写下“需重新评估对华依赖”,被记者拍到,直接送上热搜,欧洲网民评论两极,一边喊“自己作”,一边喊“快补锅”。补锅就要预算,预算又要各成员国摊钱,谈到钱大家立刻清醒,吵得比菜市还热闹,吵到最后决定先派个联合代表团赴华“摸底”,听上去像团购前先看样品。
样品不好拿。中方放话:想谈可以,先处理安世,再谈长期配额。一句话把皮球踢回去,荷兰政府瞬间成焦点,议会听证、媒体追问、股东诉讼,忙得团团转。首相只好松口说“愿意重新评估”,但评估报告至少三个月,三个月里稀土价能再翻几番,没人敢打赌。赌不起的还有欧洲绿色计划,风电、光伏、电车全排队等料,一样都少不了稀土,环保组织先急了,举牌喊“别让风车变风扇”,把政府逼到墙角。
墙角里的欧盟终于想起自己还有个“原材料联盟”,拉加拿大、澳大利亚、非洲一起找矿,可远水救不了近火,新矿从勘探到投产平均十年,市场等不了那么久。中方也早布局,非洲最大稀土矿股权大半在中企手里,欧洲想抢只能溢价收购,溢价又等于抬自己成本,绕一圈还是亏。亏也要买,毕竟生产线空转比亏钱更恐怖,德国一家磁材厂已经开始回收废旧电机,把以前扔的料再扒回来用,工人笑称“拆车比装车忙”。拆出来的料只能补百分之五缺口,剩下还得靠中国,数字一摆,欧盟代表脸色比废铁还灰。
灰头土脸也得登机,代表团下周飞北京,谈判桌上会端出什么新价码,谁也说不准。有业内人士打赌,如果欧盟真把安世股份退回,中国可能会给半年宽限期,价还是高,但至少不停供;要是继续硬撑,下一步被卡的可能不止稀土,石墨、钨、锑都在清单里。清单越长,欧洲越被动,美国早已抱走西瓜,欧盟还在捡芝麻。这一幕看在特朗普眼里,他只需发一句推文:祝欧洲好运,配图偷笑,就足够让布鲁塞尔失眠一整晚。
失眠夜还长,欧盟得赶紧想清楚,继续端着“价值观”饭碗,还是先把生产线喂饱。想喂饱就得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别再一边伸手一边瞪眼,毕竟中国不吃这一套。中美已经在新桌前坐下,菜单没写欧盟名字,想加菜就得自己带佐料。你猜,他们是继续饿肚子,还是低头点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