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中方暂停执行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中美各让3步,但“留了一手”

发布日期:2025-11-23 17:30:02 点击次数:195

10月30日,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碰面,结果一曝光,全球财经圈立刻炸开了锅。大家都在琢磨一个问题:美方这次是真松口了,还是又在下套?消息说双方在三个关键领域都同步“后退一步”,表面看是和气收场,细细琢磨,却是各有小算盘。

这次美方取消了针对中国和港澳地区商品的10%“芬太尼关税”,还把原来加的24%对等关税往后拖了一年。原本压得美国进口商喘不过气的成本,终于松了点口。美国自己的商界对这事巴不得早点落实,过去几年,被加关税的不是中国企业,而往往是美国消费者自己。中方也做了动作,暂停了相关的反制措施,等于一手搭梯子,让这场低气压的经贸关系透出一点阳光。

但细看,这不是简单的“你好我好”。这一轮对话能促成,说明美国那套“大棒政策”撑不下去了。自从2018年特朗普掀起贸易战,全球供应链就像被拴在绳子上,时不时被拉扯一把。现在美国自己也想松口,怕企业彻底跑光。停止关税的直接效果是稳住市场信心,让企业有个明确、可操作的预期。要知道,厂商最怕政策朝令夕改。

再看出口管制这边。9月29日,美国推出的“50%穿透性规则”,原本想卡第三方企业,让凡是含美国技术的东西都不能卖给中国。结果才过一个月,在吉隆坡谈完,他们就宣布暂停一年。中方同样暂停了10月9号才公布的对应措施,还淡淡来一句“研究细化具体方案”。这句话分量不轻,既是态度,也是在提醒:别以为这一停就意味着放弃。

比如芯片和高端制造行业,本来连夜开会研究应急方案,怕供应链被掐,现在总算能缓一口气。暂停出口管制,其实是给全球一起喘息的时间。新能源车、光伏设备这些行业尤其明显,有的企业已经重新规划生产节奏。

接着就是301调查。美方最近一年一直打着“国家安全”旗号,对中国的海事、造船、物流产业展开调查。这次也宣布暂停一年。中方相应暂停反制。对中国造船业来说,这可是实打实的利好。中国船厂这几年在全球份额一路攀升,美国船企反而停滞。一个调查暂停,看似细节,其实是给了合作的空间。

不过最被外界关注的,还是稀土出口管制新规。有人看了就着急,觉得中方不该松,稀土是“王牌”,怎么能轻易停?其实真没必要多想。中国掌握着全球绝大多数稀土产量和核心提炼技术,美国的高科技企业绕不开中国。换句话说,只要稀土市场握在中国手里,主动权就在这边。这次暂停,并不是放弃,而是选择“悬着刀,不落下”。

细读中方的那句话:“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你品,这话留了口子。未来完全可以用细化规则做微调,比如控制军用稀土出口,对民用保持通道,或者对个别美企“区别对待”。这比简单的一刀切灵活多了。早在2021年,中国就用过稀土配额调整,逼得美国自己研究提炼工艺,到现在他们的产量还捉襟见肘。所以,这次暂停新规,是稳中藏锋。

美方这一轮动作,也不是突然变良心。背后是美国企业的压力。从汽车厂到半导体公司,过去两年被出口管制和高关税折腾够呛,他们早就不耐烦了。再加上大选临近,经济指标不好看,政府不得不掏出点“缓和姿态”。所以这次吉隆坡会,不只是经济谈判,更像美国在为自己找台阶。

同时,中方也没白忙。磋商里,双方达成共识的还有芬太尼禁毒、农产品贸易、企业个案处理等。美方愿意增加中国进口配额,比如大豆、玉米,这对美国农场主是利好,对中国消费者也是实在的补充。能坐下来谈,说明冲突期的情绪已经冷了不少。

有评论说中方吃亏,这观点太浅。美国发起贸易战的初衷,是想遏制中国,用关税和管制逼退中国制造。可结果呢?几年过去,美国不得不自己撤火。主动取消关税和暂停管制,其实是承认旧策略失败。在国际舆论上,这等于是打了自己一巴掌,也证明中国在这场较量中的韧性和实力。

不过,松绑归松绑,美国没打算彻底放松。高科技领域照旧拉帮结派,从日本、荷兰、韩国那里组“芯片小圈子”,想在先进制程上卡中国。也就是说,在中低端贸易上放一点,在高端技术上拿得更紧。中方当然心里清楚。

所以,当下最重要的,是把眼前能落实的东西做到位。比如让企业真正享受到关税减轻后的红利,扩大农业进口调整供需,稳定市场预期。与此同时,关键技术还是得加速自主可控。只有技术在自己手里,才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点中国这几年一直在干,半导体、稀土新材料的投入都在增加。

再从大局看,美国这一趟“回头”也反映出他们对全球产业链的再判断。疫情和冲突之后,全世界的经济耦合度太高,真想脱钩,最后伤到的还是自己。中国这么大的制造体系不是想替就能替的,不合作谁也难受。

所以说,这次吉隆坡磋商,看似小事,实际是一次气氛的“试探”。双方都想看看对方的底牌和诚意。美国退三步,中方也退三步。这背后不是谁怕谁,而是双方都明白一个道理:继续硬碰,不但伤经济,还动摇金融市场,本国利益都会受损。

中方留了后手,美国放下面子,全球市场松一口气。经贸领域短期内能稳定,给企业喘息的空间,这就已经是实打实的成果。国际格局的棋盘太大,没有哪步能“一锤定音”,关键是要看谁能稳得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