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遭重创的新四军,快速组建的七个师,都来自哪里?
发布日期:2025-07-29 05:11:02 点击次数:128
新四军是从南方8个省份的13块地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过来的。他们一直在打日本鬼子,但因为他们待在国民党的地盘里,所以发展得很慢,还让蒋介石觉得特别碍眼。到了1941年,蒋介石终于动手了,他搞了个大事——皖南事变,这事儿当时可震惊全国了。新四军因为人少打不过,大部分人都英勇牺牲了,只有2000多人突围了出去,还有一小部分人被抓了。新四军的领导层也损失惨重,军长叶挺跟国民党谈判时被抓了起来,副军长项英和参谋长周子昆则被叛徒给害了。
在那个抗日战争特别不容易的时候,真是让亲人伤心,让敌人高兴。后来,新四军重新组建起来,陈毅当了代理军长,张云逸做了副军长,刘少奇则是政委。新组建的新四军,队伍从原来的6个支队扩大到了7个正规师。
那么,新四军重建后的七个师到底是由哪些队伍拼凑起来的呢?
新四军第1师主要是由原来在苏北的部队组合起来的。抗战那会儿,蒋介石还是磨刀准备对付我们党,特别是新四军。中央心里明白,毛主席也一直牵挂新四军的安全。所以,中央早早就让新四军军部离开皖南,转移到江北去。但项英迟迟没动。好在陈毅同志明白中央的意思,他带着队伍去了苏北,建立了根据地,还成立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把部队重新编成了三个纵队,后来又改为了第1师的第一、第二、第三旅。粟裕当了师长,那三位有名的旅长就是叶飞、王必成和陶勇,大家叫他们“叶王陶”。
新四军第2师,就是把原来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以及它手下的部队重新组合起来的。这个师里面包括了第4旅、第5旅和第6旅三个旅。第4旅呢,是由新四军第四支队改变而来的。第5旅,则是1939年时候,以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为主建起来的新四军第五支队改编的。至于第6旅,它是把江北游击纵队和地方上的一些武装力量合并起来的。这个江北游击纵队,是张云逸带着新四军特务营在1938年底渡过长江后,以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二游击纵队等为基础建起来的。第2师成立后,它的师长是张云逸,后来他还被评为了大将,并且也是新四军的副军长。
新四军第3师其实是由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组的,黄克诚既是师长也是政委。说起这支部队的起源,得提到八路军第115师。1940年,黄克诚带着344旅和新编的第2旅的主力往南走,到了豫皖苏一带,去帮助新四军。他们跟已经在那里的新四军第六支队的第四总队合并,一起组成了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就是纵队的司令员。
新四军第4师最早叫八路军第四纵队,下面管着第10、11、12旅,还有个萧县独立旅,师长和政委都是彭雪枫。时间回到1938年中旬,彭雪枫和张震在河南确山县的竹沟镇搞起了新四军游击支队。到1939年底,队伍壮大了不少,就改成了新四军第六支队。再到1940年7月初,第六支队又和八路军的344旅合到了一起,成了八路军第四纵队。可惜啊,彭雪枫在1944年9月11日的时候,不幸中弹牺牲了。
新四军第5师原先是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变的,里面有13旅、14旅、15旅三个旅,师长和政委都是李先念。1938年年底,李先念带着几十名干部从延安到了竹沟,建了个160多人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他们再从竹沟出发,跑到豫鄂边区敌人后面打游击。这支队伍慢慢变大变强,后来变成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到了1940年,李先念又把豫南、鄂中、鄂东的抗日队伍合起来,成立了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新四军第6师是从新四军在江南的部队变过来的的,师长和政委都是谭震林。它手下管着两个旅,一个是16旅,另一个是18旅。16旅主要是原来新江南指挥部和他管的部队组成的,而18旅呢,则主要是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改编的。其实,第6师虽然名字早就有了,但真正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它所在的地方战斗很激烈,损失很大,所以在1942年就被并到了粟裕的第1师里。
新四军第7师是由孙仲德领导的无为纵队、林维先的挺进团,还有从皖南突围出来的部队一起组建的。司令员是张鼎丞,但政委曾希圣才是实际上的头儿,因为张鼎丞没去上任,留在了军部。后来,谭希林成了7师的代理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