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下最后通牒:要么战死,要么击溃俄军,否则别想回家!
发布日期:2025-07-29 15:25:56 点击次数:62
乌克兰的战火,如今已燃烧了三年多。前线的士兵们,心里那点回家的盼头,早就被无情的炮火和漫长等待消磨殆尽。
近日,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公开“摊牌”:乌军将士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赢得最终胜利,要么就得永远留在战场上,谁也别想半途而归。
这话听着是够硬气,但它也正把乌克兰推向一个无底的消耗泥潭,付出的代价,眼下正一点点浮现出来,大得惊人。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国家迅速进入战时总动员,戒严令颁布,18到60岁男性禁止离境。
这项起初被看作“临时措施”的禁令,谁也没想到,竟成了乌克兰长期以来的国策。它一直延续至今。
尤其到了2023年至2025年,前线战事拖得太久,士兵们身心俱疲,士气降到了谷底。很多人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更惨的是,甚至出现了士兵自残的行为,只为逃避那份望不到头的煎熬。回家,成了他们心里一个遥不可及的奢侈。
后方征兵更是难上加难。2023至2025年间,乌克兰有超过十万名适龄男性,想方设法非法出境,就是为了躲兵役。
社交媒体上,那些征兵人员在街头、健身房、夜场随意抓人的视频,一个接一个地传开,引发了巨大的民愤。
到了2024年4月,泽连斯基总统又签署了新的动员法修正案。这项法案把征兵年龄降到了25岁。
它还建立了电子征兵数据库,并取消了之前“有限健康”的分类。那些曾被认为“有限健康”的人,现在必须重新体检。
2024年,乌克兰军队的逃兵案件超过八万起。进入2025年,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年轻人把参军看作“进去就出不来的巨大陷阱”。
对前线的将士来说,复员轮换几乎成了“禁忌词”。议会曾几次想给服役设个期限,比如三年或者打满十八个月。
但这些提案,每次都被军方高层强烈反对,根本过不了。士兵们想回家的念头,一次次被浇灭。
就在2025年7月,泽连斯基和议员奥列克西·贡恰连科,在议会里公开杠上了。贡恰连科质问政府,有没有考虑过士兵轮换回家的问题。
结果,泽连斯基当场堵死了所有复员的可能性。他还嘲讽贡恰连科,说议员要是关心士兵,就该自己上前线去。
泽连斯基说得很清楚,摆在乌军士兵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赢下这场战争,要么就必须一直留在战场上。
泽连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强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把个人权力,牢牢地绑在了这场战争上。战前,2021年他的支持率只有大约30%。
可战争一打响,他的支持率立马飙升到了90%以上。战争,就这样成了他执政合法性和权力的最大支柱。
为了巩固地位,泽连斯基利用戒严法,干脆推迟了原定在2024年举行的大选。这样,他就能继续执掌大权。
同时,他对媒体的管控也加强了,还想办法把反对派边缘化。对他来说,战争就是他政治生命的命脉。
然而,战场上的现实,比他的强硬表态残酷得多。从2023年到2025年,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一直在下降。
特别是在东部阵地,比如巴赫穆特,那简直就是个巨大的“绞肉机”,无数生命在那里被吞噬。
弹药供应的巨大差距,也让战局雪上加霜。俄罗斯军队每天能发射上万发炮弹。
可乌克兰呢,弹药补给却一直很困难,有时每天只能勉强打出几千发。这种不对称的火力,让乌军打得非常吃力。
官方公布的伤亡数字,更是疑点重重。泽连斯基自己就改过好几次乌军的死亡人数。
2024年2月他说大约3.1万人阵亡,到了2024年12月变成4.3万人,但到2025年4月,这个数字却一下涨到了10万人。
可根据开源情报的统计,通过讣告等公开信息汇总,实际阵亡人数已经超过七万。失踪的人数更是高达六万,远远超出了官方数据。
这巨大的差距,让外界对乌克兰政府的透明度,产生了严重质疑。到底有多少人牺牲了,似乎成了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外交上,乌克兰也遇到了不少麻烦。2024年10月,泽连斯基提出了一个“胜利计划”。这包括加入北约,用西方武器打俄罗斯本土。
他还想开发国内资源。可盟友们对这个计划,反应却很冷淡。乌克兰想加入北约,也一直卡着过不去。
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援助,也出现了疲软迹象。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甚至一度暂停了对乌克兰的援助。
欧洲一些国家虽然讨论过派维和部队,但因为美国没有实质性参与,这些讨论最后都成了空谈。
泽连斯基曾公开指责中、伊、朝三国是“犯罪联盟”,支持俄罗斯。可乌克兰自己,在国际外交上也变得越来越孤立。
俄罗斯则趁机利用这种局面,一边在军事上施压,一边在外交上步步紧逼。虽然在2025年5月底到6月初,乌克兰搞了个“蛛网”突袭。
这次行动成功打击了俄罗斯多个空军基地,至少炸伤了8架图-95MS轰炸机等13架大型军机。乌克兰想以此争取战略主动和外交筹码。
但到了2025年6月2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斡旋下的俄乌第二轮伊斯坦布尔谈判,俄罗斯依然强硬。
谈判中,双方只在交换战俘和阵亡士兵遗体这些人道主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停火和领土这些核心问题上,分歧大得无法弥合。
俄罗斯提出了两条“持久停火”的苛刻条件:要么乌克兰撤出俄罗斯已经“并入”的四个州,要么乌克兰彻底解除军事化,并且进行政治重构。
这包括停止征兵,在一百天内举行大选,还要解除战时状态。乌克兰当然拒绝接受这些条件。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甚至公开宣称乌克兰是俄罗斯的一部分。这让乌克兰在谈判桌上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面对俄罗斯军事和外交的双重压力,泽连斯基看似强硬的表态背后,更多的是一种别无选择的无奈。
泽连斯基政府这种“不惜一切代价要胜利”的政策,对乌克兰社会、经济和整个国家命运,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打法,根本撑不了多久。
乌克兰的经济,现在已经濒临崩溃。高达八百五十万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流散到欧洲各地。
国内的工厂被强制转产军工,普通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民生凋敝。许多城市,都成了废墟。
根据统计,冲突中已有1.3万平民丧生。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
尽管泽连斯基在2025年1月曾说,乌军总规模已经达到了九十八万人,号称是除俄罗斯外欧洲最大的军队。
但现实是,很多被强制征召的士兵,根本没什么经验,也缺乏作战的动力。他们只是被推到了前线。
相比之下,俄罗斯拥有大约五百万的潜在兵力,人力储备上优势巨大。乌克兰在兵源上,长期处于劣势。
外部的压力也从未减轻。2025年2月,特朗普会见泽连斯基时,直接批评了乌克兰征兵系统的混乱。
泽连斯基当时承认了问题,但乌克兰的征兵政策,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征兵部门的腐败,依然是顽疾。美国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访问乌克兰时,也明确施压,要求乌克兰征召更多人上前线。
这让乌克兰国内的征兵压力,进一步升级。民众的不满,也随之加剧。
在战场上,俄罗斯军队在东部持续推进,乌克兰被迫节节败退,丢失了大量阵地。
泽连斯基这种“死磕到底”的强硬路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掩盖了其政策的失败。他把巨大的责任,推到了前线士兵身上。
这种“无限期服役”的政策,说白了,就是把士兵的牺牲合法化。它把整个国家和民众的未来,都绑在了一场望不到头的消耗战里。
泽连斯基为乌克兰士兵划定的“要么胜利,要么坚守”这两条路,最终正把整个国家,带进一个无尽的死胡同。
他靠着战争延续了自己的权力,却拿国家的未来和民众的幸福,做了代价。
当乌克兰,这个昔日被誉为“欧洲粮仓”的地方,变成一片焦土。
当无数士兵在前线被无情消耗,当大量民众选择逃离家园。
这场战争真正的买单者,是那些承受着巨大苦难的乌克兰人民。
国际社会对援助乌克兰,也渐渐露出了疲态。泽连斯基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强硬政策,迟早要面临无法承受的反噬。
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最终没有赢家。只有最大的受害者,那就是乌克兰。和平的到来,仍然异常遥远,并且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