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推经贸新规,48小时内对华新制裁,专家解析博弈
发布日期:2025-08-06 14:52:40 点击次数:167
2025年莫斯科汽车格局逆转:中国品牌骤冷Lada再上位
“没准哪天又说不让进就不让进了。”这一句话,是吉林人林志伟在莫斯科郊区一个烂尾小区车库里嘀咕的。林师傅运气不好,2024年冬天刚把奇瑞瑞虎8落地,赶上俄罗斯政策骤变,下了半年单才拿到车。第二天院里遛狗的邻居戈尔布诺夫就调侃他:“以后这车上哪修啊,中国件不让进了。”
俄罗斯市场风向那会儿是诡异得很。还记得22年春天,欧洲那票品牌一夜之间把门店全关了,丰田大众撤得干脆,雷诺那家老工厂象征性卖出1卢布,整个街区都跟瘟疫似的冷清。中国车一下子砸进来,奇瑞、长城一通猛推促销,归国那帮留学生聊天群都开玩笑,说要是没中国车,莫斯科今儿个都得骑骆驼。
不过,这两年大街上中国车飙涨到离谱,4S店半年里开了十倍都不止。那阵还有段子,说吉利的帝豪在白俄罗斯工厂装得比原来高配,实际工人支愣的还是俄罗斯本地零件。热闹背后,掩不住售后跟不上:有车主私信群里发牢骚,说暖风空调一冻就熄火,4S店连专用机油都找不全,修起来互相甩锅。
事情变盘还是在2025年盛夏。老司机彼得洛夫在二手市场蹲点时,发现来了批被卡在报废税和认证新规之间的中国车,车贩子绕着政策看门道。俄罗斯官方说是为了安全,但背地里,懂点皮毛的维修师傅都道破,“想保自家老本,才搞这么多门槛。”
新政出来三板斧,没人不琢磨点门道。首先,进口车得跑俄本土实验室做碰撞排放那些花样,过去土耳其那点‘曲线认证’径直废了。群里有邻居开玩笑,认证得排一年队,没个茶水瓶都撑不过去。买哈弗的图省钱,报废税一加算,直接翻了个跟头。一车明明进价合十四五万人民币,到头来光税和关税,人家Lada能买两台。
平行进口算是封死了。说是必须安俄国自己的GLONASS导航定位,没装就不让转运。之前靠哈萨克转一圈的便宜路,全让堵得死死的。销售小叶道:“不懂俄语的,根本撑不下三个月,都被这些新规整跑了。”
政策一出,中小品牌那是真‘辣椒水’泼身——莫斯科东边那家江淮经销商库存,八千辆,硬是没人收货,最后听说倒给西亚去了。吉利和长城倒是还能见新车身影,却也说亏本卖,一堆高管被要求签‘兜底协议’,说白了就是谁赔钱谁兜着。俄国人喜欢讲‘兄弟情’,这些天看透了,昨天喝酒第二天能给你下刀。
行业八卦本就漫天飞。口口相传,俄国让中国汽车做耐寒测试,一冷就冻帝豪的电池,宁德时代被怼着把配方拿出来不说,还得多做-40℃防冻液。哈弗师傅皱眉:“咱产的底盘,直接加镀锌,不然冬天一脚泥都脱皮。”
说是技术互补,骨子里是逼着中国人‘技术输血’。最滑稽的得数Lada吃定补贴,老百姓买一辆能抵半台新帝豪的钱。可俄国工厂还是拉胯——工会统计,说满负荷产能的三成不到,零件短缺没法治。师傅说,大冶造的新发动机混动油耗比中国高一圈,群友调侃,“还想造混动,喝酒掺水那节奏呗。”
路上偶尔还能见到旧款大众和雷诺牌照,司机大多面无表情,有点像临时工捡到新工号。俄媒一边喊着不让西方回头,一边传说丰田搞复活,商标又注册回来了,谁也猜不准再下一步路数。
朋友圈里几张照片让人唏嘘:一辆刚买仨月的瑞虎8要卖二手,卖家也不着急,“上次晒票据,才涨一车位钱,谁要留电话。”另有开过老Lada的老司机,摸摸方向盘感叹,“还是咱俄国自个的车皮实,虽然隔音不行,门口油站也烦人。”
偶有聊起配置信息的那几句闲言碎语,插着小道八卦。羊城口音老板说他那台哈弗H9在俄装的仪表盘可比国内多语言杂,手动开关个GLONASS,结果一断电导航就归零。“你说这算啥高端配置,糊弄鬼咩!”
故事还没讲完。林志伟后来听说,他那小区门口第二家吉利4S店,已经半月不开门。街头广告都换成Lada新款的海报。这场兄弟“生意”,留下一片冷静得发怵的马路。
信源零零星星有二手车贩子道听途说,有吉林老乡微信群的抱怨,也有机修师傅偶尔夹带私货的真话。到底谁赢谁输,莫斯科的雪下得比往年又早了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