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逆行撞人反讹讼,“我听交警的”机智回怼火上热搜
发布日期:2025-08-12 04:34:37 点击次数:58
一场逆行事故,女子先是碰瓷反咬、又将对方网上曝光,没想到舆论反转,自己却惹了大麻烦。
2025年8月4日这天,江苏苏州一小伙正规骑车等红灯,天还没亮的早晨,路上的人本不多。
突然,一位骑电动车的女子逆向疾行过来,硬生生撞上了小伙。
小伙稳住车把,没倒地没受伤,自己倒像局外人——然而局势瞬间变了味。
就像社交网络上常说的“碰瓷”,可这次被“碰”的不是普通路人,而是一位能全程保持冷静、甚至有点儿幽默感的小伙子。
女子先是开始大声“兴师问罪”,手机摄像头亮了起来,对着小伙拍个不停。
“你撞了人你还揍人是吗?”
这番话,像个闹剧开场。
小伙明显懵了,可反应比谁都快——“我听交警的”,从头到尾只说这五个字。
旁观者如果没看全场景,仅凭视频某段,很容易被带节奏。
女子那头不断追问:“你撞了我没关系是吧”,一会儿质问人品,一会儿扯上动手,指控像连珠炮打来。
气氛尴尬得让人窒息。
而小伙不接茬,也不解释——这在互联网时代,是最聪明的自保。
因为一句多余的话,剪辑后都有可能成网络“铁证”。
事情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叹口气,“怎么这么麻烦”。
可接下来剧情才真正离谱。
交警来了,调监控、看现场,判定女子逆行负全责。
女子不服气,反复辩解,结果她自己擦伤、电驴也受损,男子那边只是车上有点儿小划痕。
处理到一半,女子居然半路溜了,让人有些无语。
原本以为事件就要归于平静,没想到后续更离谱。
女子将自己拍摄的视频上传网络,没给小伙正脸打码,这一下街道小伙成了全网围观对象。
不仅邻居朋友都看到了小伙“被曝光”,甚至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留言骚扰。
好在大多数网友明辨是非,支持小伙要求维权。
其实,这样的现实情节,何止发生在面前。
很容易让人想起前不久青岛那起更狠的事件:一女子路虎逆行插队,追尾后迁怒对向司机,上演连环扇巴掌,最后也是驾车逃逸。
最终被警方拘留10日、罚款1000元。
公众对于“谁更霸道谁有理”的误区,早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这次苏州逆行女子事件,最后小伙决定报警,还请律师来追究责任——也算是为自己正名。
警方找到女子时,她突然改口表示,视频不是自己发的,自己的社交账号已经私密。
至于视频怎么广为流传,她却始终三缄其口。
谁发的?
监控、数据不会说谎,真相迟早会出来。
有人调侃:现在不是“谁抢着拍谁有理”的社会,遍地监控和行车记录仪,任何想反咬一口的伎俩都很难得逞。
哪怕你巧言令色、自导自演,终究纸包不住火。
镜头前的“受害者”未必总是无辜,谁又能无条件地相信一个陌生人只靠一段片面的视频就评判真相?
放在小伙子身上,他那句“我听交警的”,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一种对规则的信任。
社会规则需要靠每个人自觉遵守,否则每个人都有可能变成受害者。
很多人回想起来,小时候父母都教过——“出门在外,遇事别冲动,守规矩的人才有底气。”
现在这个道理依然没变。
相反,规避责任、抹黑他人的后果往往远比认错承担要严重得多。
其实,互联网真的给了普通人发声的平台,但也让一些人有了歪心思。
有意思的是,每回看到新闻里类似的碰瓷、甩锅、引导舆论反噬自己的桥段,总有人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生活时刻都在上演。
这次苏州女子的“设局”失败,其实也说明,大家对于网络暴力、恶意剪辑的容忍度正在变低。
回头看一看,广州那起赛道女骑手逆行,事后第一时间便推卸责任,声称自己慢,是对方撞的她。
网友不买账,大家心里都明白,规则是底线,面对事实推脱、表演、狡辩,终究不会被认同。
而江苏灌云那场夜晚逆行事故,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肇事者的态度反倒成了影响处罚结果的关键。
这让我反复想:面对网络曝光,真相的判断权总归不在于舆论的哪一方,而应交由证据、交由法律来给出最后的答案。
现在监控、视频、水印技术越来越发达,随便捏造、颠倒黑白只会加快自食其果的速度。
“吃瓜要理性”,这句话其实不是说给网友听,是说给每一个有心无心想“玩弄规则”的人听的。
身处真实世界,你可以找理由辩解、也可以试试掩饰,但事实有自己的回音。
现在警方已经接手调查,帮小伙维权的宋先生接上了律师,女子的真面目也逐渐曝光在大众视野。
或许有人会问:事情走到这一步,女子是不是后悔了?
是不是开始担心后果?
谁又知道她内心怎么想,反正假装委屈、片面作秀,所换来的未必是同情,更可能是指责和警惕。
再说一次,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不能靠“喊得最响”来建立,真相永远会浮上水面。
其实,这类事件值得每个普通人警醒,哪怕遇到莫名指责,也要耐心保持冷静,不解释、不诋毁,必要时以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也希望相关短视频平台加强对恶意剪辑、泄露隐私的内容审核,别让好人被舆论二次伤害。
大家都是爹妈养的,没必要惯着陌生人的自私。
有错敢认,有理能让,才是做人的根本。
最怕的不是摊上事,而是摊上了“把自己当导演”的人。
这事还在调查中,后续怎样,还是得等警方结论。
但无论如何,“我听交警的”这句话该火就是有原因——它让我们想起,在千姿百态的生活中,人的正直和底线,比任何一场网络表演都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