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北军到军统!他潜伏敌营三股势力,刘少奇亲自接见的特工有多牛?
发布日期:2025-10-11 04:32:54 点击次数:188
1949年4月29日,正值春意盎然、百花盛开、鸟语花香的一年中最宜人的时光。在这温馨的春日里,于北平香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少奇,在此地接待了一位历经曲折、从香港远道而来的我党杰出地下特工。
这位特工,在敌后潜伏逾十五载,官职已升至敌营立法委员之位。鉴于其官位显赫,备受无数目光所注,这位深藏不露的潜伏特工,竟敢于将此忧虑直接向中央领导透露。而最终,他得到的回复却是——勇往直前,继续攀升。
这位特工,历经辗转,先后潜入国民党、汪伪政权以及军统机构,即便经过十五载风霜,仍能巧妙地隐藏身份,平安返回北京。此等在隐蔽战线上的卓越表现,令众人对其工作能力赞叹不已。
他是中共特工李时雨。
抗日救亡志未歇
1908年,在黑龙江巴彦县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一位名叫李时雨的文学家,其原名李亭芳。
幼时的李亭芳,对《水浒传》情有独钟,尤为敬佩宋江的个性,因此毅然将名改为李时雨。
彼时的李时雨或许未曾料及,那位少年时立志成为仗义疏财、劫富济贫的侠客剑士,成年后竟化身成为隐蔽战线的杰出特工。他倾尽毕生之青春与热血,为天下贫苦民众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
李时雨在中学毕业后,于1927年成功跻身国立北京政法大学的校门。
在求学岁月里,李时雨全神贯注于研习“圣贤之书”,未曾加入任何进步学生团体,亦未涉足任何政治阵营。
直至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李时雨的内心深处才真正被唤醒,涌动着对国家和民众的深切忧虑。
目睹国土的沦陷,目睹民众流离失所,李时雨深刻体会到了一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与重负。
1931年,得益于夏尚志的引荐与介绍,李时雨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他光荣地转正,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自此,李时雨便投身于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积极参与之中。
在那个12月4日至17日的时日里,李时雨投身于北平学生的卧轨抗议行动,坚决呼吁南京国民党当局派遣军队抵抗日本侵略。
1932年四月,李时雨遵照党组织的指示,潜回哈尔滨,投身于抗日斗争。至同年八月,李时雨指挥部队在巴彦县兴隆镇的火车站与日军展开激战,成功击毙和重伤日军数十名,首战告捷,战绩显赫。
1934年,党组织作出决议,委派李时雨潜入东北军之中。
李时雨正式开启红色特工生涯。
平步青云凶险多
承担起这一重任后,在挚友、当时担任张学良公馆警卫室主任的张学孟的热烈推荐下,李时雨得以顺利融入东北军,进而转入西安的“剿总”第四处,担任中尉办事员的职务。
于西安任职之际,得益于张学孟的热烈举荐,以及李时雨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迅速赢得了张学良的青睐。
在西安事变爆发的前夜,李时雨迅速将此关键情报秘密转告给了上级党组织,为我党后续的战略安排提供了坚实的助力。
西安事变之后,李时雨凭借其在国立北京政法大学的优异学业成绩,踏足天津,并荣任天津最高法院的检察官一职。
凭借检察官的身份掩护,李时雨更是从特务机构获取了一张特殊的通行证,这一举措为他在日后从事情报搜集与传递任务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上海陷落后,汪精卫公然投向敌国,更是企图召集伪国民党的第六次大会,借此粉饰自己的背叛行为,试图掩饰其卖国实质。
此刻,我党急需掌握汪伪政权的第一手情报。在国民党党员朱晶华的协助下,李时雨以国民党员的身份秘密前往上海,参加了“六大”。
凭借其天津检察官及“六大”代表的身份,李时雨巧妙渗透入汪伪政权核心,担任了天津市伪党部的常务委员一职。
返抵天津之际,李时雨立即对参会内容以及汪伪政权的政治走向进行了详尽梳理,随即形成了一份详实报告,并迅速向党组织进行了及时汇报。
正当汪伪政权急需人才之际,出身东北军的李时雨迅速引起了汪精卫的注意,不久便被委以重任,担任了汪伪政权的“立法委员”一职。
在立法会中,专业对口之才的李时雨从容不迫,言辞锋利,论证条理分明,为汪伪政权化解了诸多难题,使得汪精卫对其刮目相看。
为了便于情报的传递,李时雨的妻子孙静云毅然承担起了一项秘密使命,负责情报的传送工作。
然而,随着在汪伪政权中的官职日益高升,无数目光紧盯着汪伪政权及其高官,李时雨深怕自己会招致祸端。在一次秘密会面中,他将这一担忧向上级党组织进行了传达与报告。
经过深思熟虑,上级党组织对李时雨明确指示,鼓励他勇敢攀登,对于那个伪组织,无论其部门如何,都应积极渗透其中。
胜利归来诗寄慨
1940年,李时雨在汪伪政权中官至政府常委,有幸得到汪精卫亲自接见。
1944年,汪精卫不幸离世,周佛海随即向国民党靠拢。李时雨亦紧跟其后,顺势投奔周佛海,续任上海警察局司法处长一职,秘密营救了众多被捕的革命同仁。
抗战胜利的曙光初现,然而国共之间的紧张关系随即升级,局势变得愈发错综复杂,变幻莫测。
1945年8月,得益于军统特务佘祥琴的协助,李时雨顺利渗透进国民党军统机构,进而担任了上海区第二站第二组的组长一职。
服役于军统时期,李时雨巧妙地将国民党的军事情报与政令要闻,经由电波传递至延安,使我党能够实时、全面、精确地洞悉国民党军队的动态。同时,他还将军统特务在各大都市的分布格局和行动策略,借助秘密电台,通过情报传递员张执一迅速传报出去。
敏锐嗅觉的军统部门,不久便着手对李时雨进行隐蔽侦察。
1946年9月17日,李时雨已购置了18日飞往北平的机票,却不幸遭军统上海区副区长刘方雄下令拘捕。
身处牢狱,李时雨饱受残酷的殴打、承受压杠之苦,甚至被灌以辣椒水,但他始终坚守沉默,未曾透露分毫。
在长达三个多月的连续拘禁之后,李时雨虽未被发现有任何“异党”罪行,却依然遭到了由军统操控的上海法院的审判,被判处了长达7年零6个月的有期徒刑。随后,他被打发至上海提篮桥监狱服刑。
1949年二月,陷入财政困境的国民党政府宣布,对服刑期限在15年以下的罪犯予以释放。
历经两年多的囚禁生涯,李时雨终于重获新生,重见天日。
出狱不久,李时雨便迅速与张执一取得了联系。
1949年春初,依照党组织的精心部署,李时雨携妻子孙静云从上海搭乘飞机抵达香港。在此,他们与我国驻港办事处的万景光同志取得了联系。在万景光的周密安排下,李时雨肩负着万景光同志所交付的机密情报,乘坐船只从香港启程,直赴天津,而后转道抵达北平,将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亲自呈交给了童小鹏同志。
在圆满完成情报生涯的最后一项使命后,李时雨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正式对外宣告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
4月29日,于北平香山之地,刘少奇同志亲切接见了李时雨同志,对他十五年来始终如一、对我党情报工作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
李时雨回首往事,感慨赋诗。
搏斗敌营十五载,无形刀影战。
胜利归来换军装,笑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