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恢复在华销售!令荷兰总部暴跳如雷,警告无法保证质量
发布日期:2025-11-20 16:30:18 点击次数:119
10月23日,一封来自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的公开信在业内引起震动,中国分公司在信中罕见地对母公司——荷兰安世半导体发出强硬反击,措辞直接、态度坚决,直接指责荷兰总部“动机不纯”,并明确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与客户的合法权益。
这封信的出现也标志着安世半导体内部矛盾的公开化,让“中外合资企业的控制权”这一老问题,在半导体行业重新浮上水面。
其实这次矛盾的导火索来自荷兰总部向客户发出的一份“警告信”,在那封信中,荷兰方面声称“无法再保证来自中国工厂的芯片质量”。这番话一出,不仅动摇了客户的信心,更在供应链上造成潜在风险。
但要知道,在安世半导体的体系中,中国工厂承担了近六成产能,几乎是这家企业的生产核心,从逻辑上讲,若真出现质量问题,全球出货早该受影响,然而,在过去几年中,安世中国的产品出货量和合格率都保持在业内领先水平。
因此荷兰总部的这一表态显得突兀,甚至让不少业内人士怀疑——这场“质疑”,并非出于技术或合规,而是另有政治与控制层面的考量。
后来中国公司方面的回应也印证了这一点,安世中国在致客户的公开信中,强调自身一贯遵守国际质量标准,所有生产、检测、出货流程均符合集团规范,且接受多重认证,公司还承诺,未来任何生产、技术或标准变更,都会提前与客户沟通,保障供应稳定。
一句话:我们没有问题,问题出在“那边”。
不仅如此,在这场企业内部博弈中另一个被低估的细节,是结算方式的变化,两位知情人士透露,安世中国近期已全面要求销售以人民币结算,连分销商与客户之间的交易也不得再使用美元或欧元。
这可不是简单的货币调整,业内人士分析,这一决定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就是切断外部金融依赖,在总部与子公司矛盾激化的背景下,以人民币结算意味着安世中国的资金流可以在国内闭环,不再受制于母公司的外汇结算系统。
第二则是稳住中国市场,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市场的业务量占到全球一半,维系本土客户信任至关重要,以人民币计价既能规避汇率波动,也能向客户释放信号——公司在中国市场是独立、可靠的。
这一步被业内人士形容为“运营层面的脱钩”,也可能是中国半导体企业走向自主掌控供应链的一次真实演练。
因为安世半导体在功率器件领域的地位不可忽视,特别是在车规级芯片、功率二极管和晶体管等细分市场,安世中国的生产线几乎是全球供应的关键环节,年产超50亿颗芯片,产能占全球近六成,研发团队本地化率超过80%,这些数据都说明,安世中国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代工厂”,而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与生产主体。
换言之,如果中国工厂“停转”,安世的全球供应链就会直接断裂,荷兰总部当然清楚这一点,也正因为如此,安世中国一旦表现出独立姿态,总部的紧张和焦虑就显而易见,面对中国工厂的“独立倾向”,荷兰总部显然坐立不安。
据业内传出,安世总部正尝试在东南亚物色新的封装与测试伙伴,以降低对中国单一供应链的依赖,但问题在于,东南亚的这些代工企业,大多也是中资背景,或者长期依赖中国设备、技术与零部件,换句话说,安世总部想“绕开中国”,现实上却仍要与中国产业链打交道。
而且芯片封测并非简单的搬迁问题,生产线迁移意味着重新认证、重新建模、重新测试,这一过程少则需一年,多则数年,而在此期间,客户的供应安全、产品一致性都将面临风险。
因此,这一所谓“替代计划”,更像是一种姿态——用来向外界、尤其是政治层面展示总部的“控制力”,但在商业逻辑上,并不成立,你们认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