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钻石7天出货,钻石恒久远的神话破灭
发布日期:2025-08-19 00:16:14 点击次数:122
全球最大的钻石公司戴比尔斯(De Beers)正迎来最严峻的寒冬。去年(2024年)营收对比前年竟惨遭腰斩,其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甚至考虑将这块百年招牌直接出售。
究竟是什么力量,撼动了「钻石恒久远」这个深入人心的百年神话?
答案或许不在非洲的矿场,而在中国河南的工厂里。
在这里,地球耗费超过十亿年才能形成的钻石,一家名为佳睿福的公司,只需要一周。
创办人冯参军的工厂内,600部机器模拟着地心深处的高温高压,每月能「种」出高达10万克拉的钻石。
这家工厂,就供应了全球超过七成的人造首饰钻石。
在这股强大的「中国制造」力量冲击下,小克拉的天然钻石价格已跌至十年来的最低点。
你可能会好奇,就算便宜,真的有人愿意买实验室里长出来的钻石吗?
数据显示,人造钻石在美国零售市场的份额,短短五年内从3%飙升至17%,在婚戒市场的占比可能更高。
一枚3克拉的人造钻石,售价可能只有天然钻石的7%,巨大的价差正迅速改变消费者的选择。
有趣的是,中国发展人造钻石的初衷,并非为了颠覆高级珠宝市场,而是源于地缘政治的考虑。
19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切断了工业钻石的供应,迫使中国为了军事与工业用途,必须自力更生。直到近十年,这项技术才逐渐转向利润更高的珠宝市场。
中国人造钻石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他们将培育出的钻石送到世界抛光之都——印度苏拉特进行打磨,成本仅是在中国加工的五分之一。
面对来势汹汹的挑战,传统钻石巨头并非没有反击。
戴比尔斯曾试图自己量产人造钻石,希望藉此区隔市场,保住天然钻石的崇高地位,没想到却事与愿违,反而引爆了价格战,连带拖垮了天然钻石的价格。疫情期间结婚率下滑,更让天然钻石的需求雪上加霜。
如今,钻石正迅速「大众化」。在许多珠宝卖场,天然钻石的专柜已悄然消失,珠宝饰品的主要竞争对手,不再是钻石,而是近期因避险情绪高涨而价格节节攀升的黄金。
对于许多购买人造钻的消费者而言,最昂贵的部分,反而是镶嵌钻石底下的那个黄金戒托。
曾经象征永恒与财富的天然钻石,其百年神话在科技与成本的冲击下正迅速瓦解。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璀璨的光芒不再是地底深处的专利,而黄金的传统价值,反而在这个时代重新成为了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