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怒斥王牌军长,你这“鼠将”贻误战机,27天后竟亲笔题写万岁
发布日期:2025-11-22 18:57:46 点击次数:105
“我看你是鼠将!
什么虎将?
贻误战机,按律当斩!”
1950年的冬天,朝鲜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里,这声咆哮盖过了山洞外呼啸的北风。
彭德怀元帅的唾沫星子,几乎要喷到第38军军长梁兴初的脸上。
地图前的指挥官们大气不敢出,只有烛火在摇曳。
梁兴初,这位从红军时期就跟着队伍爬雪山、过草地的悍将,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脖子上的青筋跟蚯蚓似的,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你…
…
你不要骂人嘛!”
这句辩解像是火上浇油。
彭德怀一拍桌子,吼得更响:“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
这通火,后来很多人都说,是彭德怀在给这帮刚从解放战争战场下来、心高气傲的“四野”将领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朝鲜战场不是国内打仗,不能掉以轻心。
这话没错,但也不全对。
这火气里头,藏着更深的东西,那是一种老父亲看到自家最出息的儿子办了件蠢事,又气又急又心疼的复杂劲儿。
因为骂别人或许只是治军,但骂梁兴初和他的38军,那是在骂自家人。
这支部队的根,就长在彭德怀自己身上。
要想把这事儿捋清楚,得把时间往回倒推二十二年。
1928年,湖南平江,国民党军官彭德怀带着他手下一个团的人,把枪口调了个个儿,扯起了红旗。
这支队伍,就是后来的红五军,也是38军最老的那条根,特别是军里头号主力112师的直系祖宗。
那年头,这支队伍就是彭德怀的全部家当,是他一个兵一个兵拉扯起来的“亲儿子”。
他带着这支部队上了井冈山,跟朱德、毛泽东的队伍汇合,成了中央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
反“围剿”、长征,哪一次硬仗、险仗,这支队伍不是跟在彭德怀屁股后面啃下来的?
彭德怀那股子“谁挡路就干掉谁”的猛劲儿,早就刻进了这支部队的骨头里。
所以后来懂行的人总结这支部队的成长史,就六个字:“彭生、罗养、林锻炼”。
这个“彭生”,就是指的这段血缘。
抗日战争一打响,这支老部队换了个名叫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在平型关打了漂亮的一仗。
但真正让这支队伍脱胎换骨的,是去了山东。
带他们去山东的是罗荣桓,一位政工元帅。
如果说彭德怀给了这支部队一条硬命,那罗荣桓就是教了它怎么做人。
在山东那片地界上,跟日本人、伪军打仗是家常便饭,但罗荣桓更下功夫的是另一件事:扎根。
他教部队的官兵,怎么跟老百姓说话,怎么帮老乡干活,怎么做到拿群众一针一线都要给钱。
就这么着,这支队伍不再是单纯的打家劫舍的武装,它成了一支有脑子、有纪律,老百姓真心拥护的子弟兵。
在山东的几年,队伍滚雪球一样壮大,军事素质和政治觉悟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这个“罗养”的过程,给这支硬骨头的军队注入了灵魂,让它知道为谁打仗,怎么打仗。
等抗战打完,解放战争开打,这支在山东养精蓄锐的部队接到了新命令:闯关东。
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它迎来了命中最关键的“锻造师”——林彪。
到了林彪手底下,它被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成了林彪手里的头号尖刀。
林彪打仗,讲究的是快、准、狠,不跟你磨叽。
他就像个手艺顶级的铁匠,把这块好钢扔进东北这个大熔炉里,没日没夜地反复捶打。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一场仗接着一场仗,全是硬骨头。
一纵跟着林彪,学会了穿插、迂回,学会了怎么用最小的代价打出最大的战果,战术水平突飞猛进。
以前是猛将,现在成了智将。
等到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的时候,它已经是拥有五个师、五万多人的王牌主力,从东北一路横扫到广西、云南边境,没碰上过什么像样的对手。
这时候的38军,身上有彭德怀的悍勇,有罗荣桓的民心底蕴,还有林彪的战术精髓,可以说是集三家之长,正处在最骄傲的巅峰。
正是带着这种一身的功劳和满心的骄傲,38军踏进了朝鲜。
可他们没想到,这次的对手,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
以前的那些光荣,在陌生的土地和全新的敌人面前,反而成了一种麻醉剂。
第一次战役,38军的任务是快速穿插到熙川,兜住敌人的后路。
结果呢,因为情报不准,加上有点轻敌,侦察部队把南朝鲜一个兵力不足的师误报成美军一个黑人团。
梁兴初一犹豫,动作就慢了,等他搞清楚情况再往前冲,敌人早跑了。
彭德怀精心布置的一个大口袋,就因为38军这个角上破了个大洞,没能实现战役目标。
这就有了开头彭德怀发飙的那一幕。
他的火气,不光是因为战机没了,更是因为这支他看着长大的“亲儿子”部队,在最关键的时候掉了链子,让他失望透顶。
这顿骂,比任何战前动员都有用。
梁兴初和38军上下五万官兵,把“鼠将”这两个字像烙铁一样烙在了心里。
那股子憋屈、那股子羞耻,让整个部队变成了一个一点就炸的火药桶。
机会说来就来。
第二次战役,38军又领到了关键任务:向德川、三所里方向猛插,断掉美军的退路。
这一次,梁兴初下了死命令,不要伤亡报告,只要按时到达指定位置。
38军彻底疯了。
其中,113师更是跑出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神话。
在没有公路、全是崎岖山路的情况下,全师官兵背着几十斤的装备,靠着两条腿,在14个小时里狂奔了72.5公里。
他们用脚板跑赢了美军的汽车轮子,硬是抢在敌人前面,像钉子一样死死地扎在了三所里和龙源里,卡住了美军南撤的咽喉要道。
在之后的松骨峰阻击战里,一个连的战士,顶着美军飞机、大炮、坦克的立体轰炸,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最后全连大部分官兵牺牲,阵地却一步未退。
当38军打穿敌人防线、成功合围的捷报送到志愿军司令部时,一直紧锁眉头的彭德怀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他拿着38军的战报,在指挥所里来回走了好几圈,激动得有点说不出话。
最后,他拿起笔,亲自在给38军的嘉奖电报末尾,加上了那句后来名扬天下的话: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第三十八军万岁!”
从“鼠将”到“万岁”,前后不过27天。
这声“万岁”,是对一场关键胜利的最高奖赏,更是一个老帅对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部队,在烈火中重新证明了自己之后,那种发自肺腑的骄傲。
“万岁军”这个名号,从此就叫开了。
回国后,38军长期驻守在京畿重地。
当军队要搞现代化建设,第一个机械化师的试点放在了它的112师;当陆军要从“军”升级为功能更全的“集团军”时,第一个试点,还是38军。
参考资料:
王树增. 《远东朝鲜战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0.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 《人民日报》, 1951年4月11日.
《彭德怀自述》. 人民出版社, 1981.
本文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杜绝低俗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内衣洗护革命!这款洗衣液让贴身衣物焕然新生
- 下一篇:林彪“九一三”手令的历史真相
